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風雨十字街 蕨味解鄉愁

2025年01月31日09:44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晨霧還未完全散去,桂林市資源縣的十字街,便已悄然暈染開第一縷人間煙火。這煙火,帶著歲月的溫度,悠悠地訴說著這裡的故事。

“手寫春聯——墨裡藏有五谷豐登!”一位老者輕輕抖落狼毫上的霜氣,金墨在洒金紅紙上游走,寫下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藥材!”“蕨粑!”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撞碎在雙龍風雨橋那精美的飛檐斗拱間,驚醒了資江水面沉睡的星子。

……

十字街,坐落於資源縣城的中心,是多條主要街道的交匯點。雙龍風雨橋跨越資江東西兩岸,連接十字街。每天清晨,人們從十字街穿過風雨橋,去橋對面的西延菜市買菜。而臨近年關時,這裡自然成為資源縣最熱鬧的圩街,過往行人熙熙攘攘。

資源縣有“天然藥庫”的美譽,藥用植物多達200余種。圩街上什麼最醒目?風雨橋兩側廊橋藥香浮動,各類中藥材整齊擺放,黨參須垂落如帘,茯苓塊壘成微型山巒,吸引很多人駐足。

“黨參、當歸我多要一點,給些優惠吧。”作為年夜飯的主廚,姜琪深諳藥膳之道,早早便來採購。

資源的冬季,許多人家會用中藥材燉煮滋補湯品,抵御寒冷,調養身體,資源人對於中藥材的使用方法早已爛熟於心,這不僅是生活的智慧,更是世代相傳的養生哲學。

如今,網購很發達,城中有超市,市裡有商場。但每到春節,姜琪還是習慣冒著嚴寒逛十字街採購年貨。她說,這裡有她兒時的記憶,觸摸那些道地的中藥材,就像撫過祖母布滿皺紋的藥膳方箋。在那些泛黃的紙張裡,藏著家的味道,藏著歲月的溫情。

蕨根,是鳳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莖,有清熱、利濕的功效。用蕨根做成的蕨粑,是圩日裡最受歡迎的美食。

“呲……”水汽升騰而起,鐵鍋翻轉間,雪白的蕨粑粉變成了深褐色的蕨粑,散發著獨特的山野氣息。蕨粑攤位前圍滿了人,攤主蘇繼件忙得不可開交。

蕨粑表面,有自然形成的紋理,用手輕輕觸碰,能感受到它的緊實與彈性。聞一聞,淡淡的草木清香縈繞在鼻尖,瞬間將人拉回到了廣袤的山林間。

“老板,我要煎好的蕨粑,家裡孩子愛吃。”早上8時許,李依和孩子在人群中穿梭,此刻他們的手上早已提滿了大大小小的袋子。李依笑著說道:“蕨粑加雞湯,是每年過節家裡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這次要多買一點,讓孩子帶回廣州。”

蘇繼件一邊手腳麻利地給顧客稱著蕨粑,一邊介紹道:“這些蕨粑,都是我和家人去山裡採挖蕨根,再加工制作出來的。從清洗、捶打,到過濾、晾晒,工序可復雜了,但絕對純天然,沒有任何添加劑。”

千百年來,藥香早已滲入資江兩岸的生存肌理。新生兒枕芯裡裝著安神的合歡皮,待嫁姑娘必有一包養顏的七葉一枝花,耄耋老人用五加皮泡酒……就連日常的飲食裡面,也或多或少看到中藥材的身影。生活在資源的人們,一直在與草木的同頻共振中,尋得生命的另一種解法。

在這圩街之上,沾滿泥土的藥材在完成交易的那一刻,也完成了始於山野靈氣、終於生活煙火的過程。

“雙龍風雨橋的前身是資江大橋,建於1959年,歷經多次修繕,依舊保存完好。”資源縣政協常委、文史專家錢開勝說,它不只是一座簡單的橋梁,更是當地百姓交流往來、開展貿易的重要場所。

過去,在廣西的很多縣城,十字街往往是縣城最熱鬧的地方。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到十字街採購年貨,便成了許多人的選擇,也留下了許多深刻記憶。

十字街與風雨橋,承載了一代代人的特殊情感。對於許多像姜琪、李依,這些在縣城長大的孩子,這裡有他們兒時最珍貴的“春節記憶”——父母牽著孩子的手,去挑選嶄新的衣裳,品嘗春節限定美食,或者來上一張刮刮樂……

如今,這裡依舊人潮涌動,只是對人們而言,趕圩早已不隻為購物,更似一次懷舊之旅。

暮色降臨時,風雨橋點亮了紅彤彤的燈籠。光影搖曳中,整條街忽然凝結成記憶的琥珀——穿校服的少年騎著單車,輕快地掠過正在收攤的攤主﹔提著大包小袋的趕圩人,回家的腳步匆匆……每個歸來的游子,都能在這裡領回屬於自己的時光便簽——或許是某年某月遺落的半截紅頭繩,或許是某次趕圩時從母親布袋裡偷拿的冬瓜糖。

在時光的長河裡,資源十字街仿佛一個溫柔的母親,細心地為游子們收藏,等待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喚醒屬於他的童年記憶。這裡的藥香、蕨粑,還有那座風雨橋,都是歲月饋贈的禮物,帶著濃濃的人情味,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房。(記者蘇時榕 李家健)

(責編:陳露露、陳麗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