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人民醫院多學科協作實施活體肝移植術救治3歲患兒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謝謝你們給了晨晨(化名)第二次生命,你們是孩子的再生父母。”2024年12月31日上午,在自治區人民醫院接受親屬活體肝移植術后的患兒晨晨與家人手持錦旗來到移植科,向把晨晨從“鬼門關”拉回來的移植團隊表達謝意。
1個多月前,3歲的患兒晨晨因急性重度肝衰竭命懸一線,自治區人民醫院移植科、兒科等多學科團隊准備為她緊急實施活體肝移植手術。晨晨的父親陸先生(化名)、母親黃女士(化名)以及家屬爭相捐獻自己的部分肝臟給晨晨救命。
最終,晨晨的母親黃女士義無反顧地走上手術台,捐出自己的部分肝臟。如今,晨晨的身體狀態幾乎完全恢復正常,腹部隻留下並不顯眼的手術切口疤痕,成為劫后余生的印記和戰勝病魔的“勛章”,向人們講述著晨晨入院后,自治區人民醫院多學科協作對她進行搶救的那驚心動魄的72小時。
孩子因摔跤致肝衰竭,全家爭相趕往醫院進行配型
黃女士告訴醫生,2024年11月8日,晨晨因玩耍摔跤,腹部受到了撞擊,右上腹皮膚擦傷,由於晨晨哭鬧不止,夫妻倆立即帶著晨晨前往醫院接受治療。在輾轉3家醫院就診的過程中,晨晨的各項指標均提示病情逐漸惡化。
4天后,家屬將晨晨轉至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急診就診,經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生初步評估,晨晨出現了肝挫傷、血小板減少、中度貧血等情況,隨即晨晨被轉入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重症監護室接受進一步治療。
2024年11月15日,晨晨的病情急轉直下,迅速進展至急性肝衰竭、腎衰竭,出現了淺昏迷、無尿、休克等症狀。兒科重症監護室團隊立即為晨晨進行搶救,同時,全院多學科團隊緊急會診,進一步診斷晨晨為急性肝衰竭,肝昏迷,合並有急性腎衰竭、嚴重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該病情凶險,救治時間窗極短,死亡率極高。
“晨晨的病程進展迅速,因肝衰竭誘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風險極高,目前已出現意識不清,小便也沒有了,恐怕過不了今晚。”由於晨晨的生命體征不平穩,需要大劑量血管活性藥維持血壓,隻有進行肝移植手術才能挽救其生命。但等待器官捐獻具有不確定性,而晨晨當時的病情危急,時間不等人。自治區人民醫院移植科主任賴彥華建議,可以考慮進行親屬活體肝移植,並且直系親屬之間器官的同源性較高,不容易發生排異反應,這也是目前可選擇的最佳治療方式。
晨晨的病情牽動著全家人的心。然而,進行親屬活體肝移植的關鍵一步是要確定供肝者。晨晨的父母及其父母的直系家屬連夜趕往醫院進行配型。
在等待供肝評估階段,隨著血管活性藥劑量的逐漸增大,晨晨的酸中毒情況越來越嚴重,病情迅速進入惡性循環,晨晨隨時面臨死亡。自治區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兒童保健科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代艷決定,立即進行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這是唯一可能讓晨晨撐到肝移植那一刻的方法。
與此同時,賴彥華將親屬活體肝移植的可能性和風險告知了晨晨的家屬,並指導他們進行供體評估前的准備工作。對於捐肝救女,黃女士和陸先生沒有絲毫猶豫,“隻要能挽救我女兒的生命,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也在所不惜!”
配型進展順利,考慮到晨晨的病情危重,手術刻不容緩,正當陸先生和黃女士准備為女兒進行供肝臟,在實施移植手術前,還有另一個關鍵步驟需要完成——倫理審查。賴彥華決定,立即申請緊急倫理審查,以便盡早實施手術。
多學科協作全力以赴,奮戰7小時順利完成肝移植手術
會議召開后的第二天,在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管理科、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等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賴彥華帶領移植團隊分成獲取組和移植組2個小組進行手術。
獲取組採用先進的影像技術精確規劃供肝的切除范圍,通過腹腔鏡的放大視野功能,辨別肝臟血管和膽管的解剖結構,取出供肝,將手術創傷控制在最小范圍,確保黃女士的安全及其剩余肝臟的功能完整。經查閱相關文獻,這是廣西首次開展腹腔鏡活體供肝切取手術。
與此同時,移植組對供肝進行修整,並在最短時間內將其植入晨晨的體內,重建肝臟的血液循環和膽汁引流,手術過程井然有序、無縫銜接,歷經7小時的緊張奮戰,活體肝移植手術順利完成。經過1個月的術后恢復,母女倆人均順利出院。(冉果 韓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