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靖西市渠洋鎮:五個“推進”舉措 構建宜居康壽美麗家園

2024年12月18日11:35 |
小字號

近年,靖西市渠洋鎮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不斷創新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路徑,高標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生態美的宜居康壽美麗家園,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讓各族群眾共享生態宜居的美好生活。

推進“環境提升”,高標准構建舒適人居環境。構建“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隊伍體系,帶動各村(街)群眾主動參與渠洋湖生態環境保護和村屯美化綠化工程。結合鄉村實際,細化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做到目標任務與平時巡查發現問題整改同步推進,確保整治項目與后續鞏固相銜接。不斷完善督導和長效機制,多點發力、統籌推進,人居環境質量穩步提升。每年組織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活動10000余人次,推動渠雷村、坡樂村、岜蒙街、懷渠村、東風村5個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成渠雷村、東風村、懷書村共8個臨湖村屯庄風貌改造,讓鄉村環境更加優美,村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為和美鄉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渠洋鎮獲評百色市2023 年度“綠色生態紅旗鄉鎮”,東風村獲評百色市2023 年度“生態宜居紅旗村”。

推進“村級自治”,高質量創建群眾滿意和美鄉村。推行“積分制”管理模式,激發各族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各村結合實際,制定積分規則,對村民鄉村治理、鄉風文明、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行為進行量化積分。各族群眾使用平日積分來兌換生活用品等獎勵,有效提高了群眾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的參與度。2024年以來,全鎮共開展積分兌換22余次,累計受益1000余戶。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共同參與,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推動鄉村建設高質量發展。

推進“整治行動”,高要求創建清潔生態環境。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護青山綠水,厚植生態底色。一是堅持以“林長制”“河長制”為抓手,健全一支100余人的兼職護林員、清河員隊伍,加強對轄區龍潭河段、龍須河段、渠洋湖和22萬畝森林的保護,不斷植綠增綠護綠。目前,組織清湖、清河行動4000余人次,森林覆蓋率達48.58%。同時,開展水資源保護宣傳,提高各族群眾的水環境保護意識,為美麗家園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水生態保障。二是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落實環境建設長效管護機制,配齊配強環衛力量,深化長效保潔,鞏固和提升各項綜合整治成果,抓好垃圾分類、污水治理、建筑垃圾管理,組織各村(街)周五統一開展環境衛生清潔整治活動,促進人居環境品質提升。三是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工作。各村(街)組織實地入戶,面對面講解政策,統一改造標准,落實補助資金,加快新改建無害化廁所步伐,解決農村衛生廁所簡陋和入廁“難”問題,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近年來,渠洋鎮總共完成戶廁改造共1780戶。四是以生態環境巡查督查發現問題為導向,守牢防污染底線,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精准發力,不斷鞏固城鎮生態建設成效,讓山更青,水更藍,鄉村更宜居宜業宜游。

推進“文旅融合”,高規格引領鄉村產業綠色發展。推進文旅融合,引領綠色發展。一是聚焦“農文漁旅”創建,不斷探索生態旅游發展新路徑。努力推動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共同發展,做好產業延伸、文旅交融、配套設施建設等文章。充分發揮“胡志明洞”紅色地標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紅色資源保護開發,打造文旅結合的亮點品牌和路線。同時,充分挖掘鄉村資源價值轉化潛力,建成渠雷村大屯休閑公園、東風村岜旗屯休閑公園等生態旅游項目,提升懷書村坡谷汽車露營地品質,走上集農業、觀景、休閑、度假為一體的農文旅發展新路子。2024年11月底,渠洋鎮旅游人數30.9萬人次,旅游收入約170萬元。二是規范化改革農家觀光游船。組建游船合作社實現集中管理,不斷規范市場秩序,保障游客安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確保游船安全運營﹔定時開展游船安全集中培訓,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升游客與村民的安全意識﹔持續推動規范化改革,保障鄉村旅游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三是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拆遷渠洋湖沿湖違規建筑,嚴格控制沿湖外源污染﹔扎實推進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渠洋湖環湖村屯全部完成污水處理工程﹔完成渠洋湖網箱整治工作,減少湖區漁業污染。

推進“清潔能源”,高效率推動清潔能源綠色發展。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積極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有利於推動鄉村綠色發展。通過在農村地區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板項目,可以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滿足部分群眾的能源需求,減少使用木柴或煤炭等造成的環境污染。截至2024年,渠洋鎮已有10個村街村集體經濟完成建設光伏項目並投入使用。同時,不斷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族群眾對清潔能源的認識和接受度,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農村能源清潔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廖虹、陽欣)

來源:靖西市渠洋鎮人民政府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