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以開展“十項行動”為著力點

田東縣全力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2024年10月11日11:1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田東縣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積極探索民族團結進步的新模式,以強化一個引領、弘揚三個文化、建設五個家園、緊抓十項行動的“13510”工作模式為抓手,全面提升創建工作水平。

開展創建提質升級行動。依托田東縣紅色文化、歷史文化等“三個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文化引領,創新開展創建進景區、進商會、進家庭等“十進”活動,形成田東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十進”品牌,創建覆蓋率100%。如結合聚焦助保就業、助推創業、助力學業,推進創建“進企業”﹔通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筑牢產業發展基礎,舉辦“一鎮一節”,推進創建“進鄉鎮”﹔結合“戲曲進鄉村”以及開展文明村屯、平安和諧村屯等評比活動,推進創建“進社區”“進村屯”﹔通過設置金鑼舞、嘹歌等特色課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推進創建“進校園”﹔深入開展國旗國歌、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團結進步“進宗教活動場所”﹔開展“為國保平安 促民大團結”主題活動,推進創建“進連隊”﹔打造濕地公園“同心文化長廊”,推進創建“進景區”﹔開展“萬企興萬村”、捐資助學等活動,推進創建“進商會”。

開展能力素質提升行動。深入落實“第一議題”學習制度,通過會議學習、干部專題培訓班等方式,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會議精神,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重要內容和各級各類培訓相關課程,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開展大宣教行動。通過多元化的線上和線下宣傳教育方式,推動“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的理念深入人心。利用“廣西三月三”“田東芒果文化活動月”“一鎮一節”等活動,通過文藝演出、百姓大舞台、專題講座、詩歌朗誦等形式,營造全社會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良好氛圍。積極構建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陣地,融入各類縣級“線上+線下”培訓班共35期,全縣共建立10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基地、6個同心文化廣場、12個民族團結連心亭和14條同心文化長廊。建立了10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基地,構建民族團結進步大宣教格局,打造右江百裡河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帶。

開展精神家園建設行動。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精心打造“挺進右江”“運槍小道”和“戰地烽火”三條精品紅色文化旅游線路,並探索體驗式研學新路,讓豐富的黨史資源煥發新活力,真正成為弘揚紅色文化的“活教材”。以右江工農民主政府舊址、百谷紅軍村陳列室、那恆村革命史館教育基地等陣地為載體,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基地”“右江河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帶”。聚焦全縣擁有的125處不可移動文物遺址,以及豐富的博物館藏品。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研學活動。積極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田東擁有85項非遺項目,以及215名代表性傳承人。通過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和民族風情展示,將非遺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創新發展“恩隆文旅”等文旅產業,打造“一鎮一節”文化品牌,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開展農民增收促進行動。大力發展芒果、山茶油等特色產業,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運行模式,建立“聯農帶農富民”機制。深入推進統一戰線助力鄉村振興主題實踐活動、“萬企興萬村”行動,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利用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不斷提升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水平,確保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在促進民族融合方面發揮出更強的導向作用。組織開展鄉村振興“紅旗鄉鎮”“紅旗村”評選工作,讓各族群眾在共同富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開展“三項計劃”行動。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從居住生活、就醫上學、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營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的和諧社會環境。聚焦互嵌融合,不斷提升思林鎮龍邦村“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示范點的示范作用,在全縣七個易地搬遷安置點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其中龍安社區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龍邦、興林、盛林三個社區被評為百色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得到鞏固提升。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通過推動各族學生合校、混班混宿,促進交往交流交融,攜手深圳坪山區開展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促進各族師生全面交往廣泛交流深度交融。“田東縣人民醫院與廣東深圳市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結對交流活動”項目獲得廣西唯一入圍全國試點示范項目。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開展“旅游+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精心打造“賡續紅色血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旅游宣傳教育線路,每年接待各族領導干部、師生、游客130余萬人次。精心打造以“芒鄉紅”為主題的精品文旅路線,著力推動旅游業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

開展“民族團結委員行動”。依托“政協委員之家”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主題學習教育,結合“書香政協”委員讀書實踐活動,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主題學習教育和專題培訓,積極組織委員以提案、調研(視察)報告等形式議政建言、獻計獻策。通過多種形式,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於委員履職全過程。

開展“民族團結村企共建”行動。在平馬鎮合恆村、四平村、百谷村和祥周鎮布兵村等6個重點村建立“村企”結對共建“多對一”幫扶機制,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捐資助學、醫療衛生保障、亮化及體育鍛煉設施建設等少數民族發展民生項目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開展平安建設行動。深化平安田東、法治田東建設,建立健全網絡管理工作機制、大數據助力工作機制、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機制等“三項機制”等,推動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打造各民族和睦共處平安家園。

開展滿意率提升行動。創新性地構建了“大調解”“大聯動”工作機制,廣泛發動群眾力量,打造立體化、全方位的人民調解網絡,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化解在基層”的美好願景,形成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強大合力。(周章師、覃金香、阮玉燦)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