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中越邊境智慧口岸中方項目加速推進

力爭今年底完成建設並達到試運行條件

2024年09月28日10:36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智慧無人車按照指令通關,通關系統自動識別自動驗放……9月20日,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中方項目建設一周年成果展示觀摩活動在憑祥綜合保稅區(憑祥友誼關口岸)舉行。

活動集中展示了項目開工建設一年來,在施工建設、信息化系統開發以及關鍵設施設備運行測試等方面的建設成果。

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速,經友誼關進出口貨物量顯著增加,企業對於更便利、更智能的通關需求日益增加,這對口岸貨運通關能力和通關環境提出新挑戰。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越雙方提出推動中越友誼關—友誼、浦寨—新清貨運專用通道智慧口岸(並稱中越智慧口岸)試點建設。中越兩國高層高度重視智慧口岸試點建設,兩次將該試點寫入兩國簽署的聯合聲明。

去年9月15日,中越友誼關—友誼智慧口岸項目在憑祥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中越智慧口岸合作建設邁出重要一步。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由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擔中方段建設任務。

該項目是中越首個跨境智慧口岸項目,無經驗可借鑒。

按照自治區智慧口岸工作建設專班建設指導思路,以及海關、邊檢等各聯建部門對智慧口岸集約高效監管模式的創新要求,智慧口岸建設團隊進行了廣泛的調研,積極打造效率更高,成本更優的智慧通關方式。

經過仔細的調研和評估,自治區黨委、政府明確項目建設目標——基於衛星導航和5G技術,利用無人駕駛運輸車和自動化吊裝設備,配置智能檢查系統,借助智慧指揮調度平台,實現口岸24小時不間斷無人化智能化通關,廣西南寧至越南河內的貨物實現“園對園”“企對企”“生產線對生產線”24小時運抵。

智慧口岸要實現順暢運行,需要一顆強大的“智慧大腦”。

廣西北投集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及人才技術優勢,為項目打造了能滿足中越跨境物流信息交互對接的智慧口岸平台。

智慧口岸平台就宛如“智慧大腦”,通過整合海關、邊檢等多個部門數據,可實現數據互通共享,提升邊境口岸管控效能﹔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管理者提供預測分析和決策支持。

模型如何搭建、算法如何調整、實地推演怎麼做……面對這一塊塊技術“硬骨頭”,科研人員不畏艱難、勇於創新,4個月就搭建起一套支撐友誼關口岸運行的智慧口岸指揮調度系統。今年9月13日,該系統獲得了工信部主導的“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廣西區域賽一等獎。

有了“智慧大腦”,還要有“科技軀干”,諸多高科技為項目運行提供硬支撐——

運用衛星導航和5G技術,打造智能檢查系統,搭建智慧指揮調度平台﹔

引入IGV設備實現高效換電,換電全程無須人工干預,有效降低設備運營和維護成本﹔

採用自助通關通道、自動識別系統(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自動化和智能化通關設備,實現了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通關﹔

配備視頻監控、入侵檢測、智能巡邏機器人等,可實現實時監測、精准管理……

“軟件”開發任務重,“硬件”建設也不輕鬆。

友誼關口岸山多路窄,按照建設計劃,綜合查驗平台區域山體需在100天內完成128萬立方米土石方作業開挖,平均每天完成1.5萬立方米。

“常規來說,這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方項目建設指揮部指揮長梁寶明表示,為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項目投入300多名建設者、130多台(套)設備開足馬力、24小時不間斷作業。

如今,項目新查驗平台施工正忙,IGV無人車、大型自動化吊裝設備等關鍵設備已經陸續進場開展設備聯調聯試……項目建設正在快速推進中。

廣西北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堅和表示,將全力以赴確保中方段今年底完成建設並達到試運行條件。(記者羅婧 通訊員楊柱芳)

(責編:陳露露、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