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優勢促就業惠民生
鐵山港區:端穩就業“飯碗” 托起民生幸福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鐵山港區始終將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置於重要位置,積極落實臨港工業惠企政策,深挖臨港工業強區的“就業富礦”,深化“政校企”聯動機制,搭建人才培養“直通車”,同時激發創業活力,不斷擴容“就業蓄水池”,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穩穩端起“就業碗”,吃上“產業飯”,幸福滿溢。
“還用得著去哪裡找工作?招聘會都開到村裡了,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好工作。”8月6日,鐵山港區脫貧勞動力現場招聘會暨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在南康鎮黃麗窩村委舉行,現場6家企業參會,提供了700多個就業崗位。
據介紹,今年下半年,鐵山港區將舉辦不少於8場次的“定制式”招聘會,覆蓋轄區3個鄉鎮8個村委(社區),一大批外出務工者可選擇返鄉,成為在“家門口”就業的產業工人。
產業是名副其實的“就業富礦”。作為北海工業的“主戰場”,鐵山港區重大項目雲集,企業眾多。近年來,該區依托臨港產業優勢資源,積極落實惠企政策,深挖產業帶動就業潛力,形成了五大主導產業集群,有效帶動了轄區群眾就業。通過政府精心統籌、積極牽線搭橋,該區成功舉辦了43場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1萬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3734人。
為確保企業用工“招得進、留得住、干得好”,技能人才飯碗“端得穩、吃得香”,鐵山港區堅持按需結合,建立了政校企合作機制,為企業和高校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梁。通過打造“訂單式”雙贏人才培養輸送模式,企業提出需求“下單”,政府積極“牽線”,高校精准“培養”,越來越多的群眾搭上了“訂單式”培訓就業的快車,有效緩解了轄區產業人才緊缺的問題。
截至目前,鐵山港區已有9家企業與廣西工業技師學院簽訂了《聯盟委培招生協議書》,委培招收9個專業定向委培生350名﹔組織了14家重點企業與廣西大學等13所高校達成合作協議,開設了“水電信義班”“太陽紙業班”“玖龍班”等多個特色班級,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此外,鐵山港區還圍繞優勢產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強化技能人才培養,推進技能幫扶工作,帶動更多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自2023年以來,該區已舉辦電工、造紙生產電器設備操作、電商直播等職業工種培訓班54期,累計培訓1946人。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則是就業之源。鐵山港區充分利用創業孵化基地等資源,為入駐企業提供場地、水電和物業補貼以及創業擔保貸款等優惠政策。同時,鐵山港區還提供免費政策咨詢、項目開發、創業培訓、創業指導和跟蹤服務等“一條龍”創業扶持服務。據統計,2024年該區為139名創業者發放了場地、水電和物業補貼共計100.5萬元,並成功帶動253人就業。
為了讓更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有門路、生活有保障,鐵山港區在用好用足招聘服務、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就業“工具包”的同時,還突出“一對一”幫扶、“點對點”接送和“一站式”服務特色,通過精准幫扶措施為就業困難群體打開了“求職大門”。此外,該區還加強了就業幫扶車間建設以促進脫貧人口就業,並加大了鄉村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和管理力度,為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的勞動力提供托底保障。截至目前,鐵山港區已認定就業幫扶車間6家,吸納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幫扶對象)87人就業﹔現有鄉村公益性崗位257個,安置了257名脫貧人口(含監測幫扶對象)就業。截至今年7月,該區已累計發放各類補貼418萬元。
端穩就業“飯碗”,托起民生幸福。一場場就業招聘會如同點點星光照亮了萬家燈火,一次次技能提升培訓促進了供需雙方的有效對接,一個個貼心的服務措施拓寬了群眾的就業之路……在鐵山港區這片活躍著11863家經營主體的發展沃土上,17萬群眾期盼的“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美好願景正一步步變為幸福實景。據統計,2023年至2024年6月,鐵山港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043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80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89人﹔農村勞動力本期新增外出務工總人數達到2200人。(羅遠燕)
來源:鐵山港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