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全州縣“五抓五助”寫好脫貧群眾持續增收“大文章”

2024年08月16日17:57 |
小字號

今年以來,全州縣創新工作舉措,強化服務保障,綜合施策賦能,以“產業發展、穩崗就業、消費幫扶、資產增益、兜底保障”為切入點,打好“五抓五助”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組合拳”,進一步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抓產業發展,助力帶動經營性收入穩步提升。構建以才灣粉業小鎮、龍水稻漁共生、安和龍井、廟頭大碧頭等為核心的四大產業板塊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狠抓石塘生姜、安和檳榔芋、枧塘葡萄、龍水禾花魚等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特色種養產業發展,著力打造高標准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和林下經濟產業,圍繞稻魚綜合種養、金槐、柑桔、葡萄等優質特色產業發展,把群眾的“糧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做大做強﹔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強化聯農帶農機制,依托脫貧村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訂單生產、托養托管、產品代銷、吸納就業、資產收益等方式,引領脫貧群眾大力發展產業,同時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全力促進脫貧群眾生產經營性收入提高。截至7月底,共發放產業獎補資金2074萬元,受益脫貧群眾10595戶﹔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4581.67萬元。

抓穩崗就業,助力推動工資性收入穩步提升。緊抓脫貧群眾和帶動企業兩大主體,全力拓寬就業務工路,多方面加大就業務工獎勵補貼力度,充分調動企業吸納和脫貧群眾就業積極性。線上充分利用公眾號、微視頻、網站、微信群等新型媒介,線下以“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專項行動為契機,組織開展46場招聘會,共有廣東省、桂林市及本縣企業300余家入場招聘,提供工作崗位1.6萬余個,達成意向人數1900余人﹔全面開展“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持續推進大篷車送崗、技能培訓、“251”就業幫扶及幫扶車間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摸清就業脫貧群眾意願后,“點對點”送工共輸送2批次173人赴廣東務工﹔縣域內實施的項目建設,就近就地安排脫貧戶、監測戶務工﹔開發公益性崗位2796人,同比增長1.64%。已實現脫貧群眾勞動力轉移就業29639人,比年度目標任務多2699人,超額10.01%,極大地促進了脫貧群眾工資性收入穩步提升。

抓消費幫扶,助力拉動農產品銷售穩步提升。搭建全州縣農產品銷售平台,解決脫貧群眾增產不增收、產品銷路窄、組織化程度低等突出問題,全力促進脫貧群眾農產品、畜產品、手工藝品、農副產品等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開展農產品“五進”對接促銷活動,組織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的食堂及酒店、餐飲等企業採購脫貧群眾農產品、畜產品﹔引導各單位工會每年節日慰問的支出不少於50%用於購買脫貧群眾農產品、畜產品,已幫助脫貧群眾農產品銷售額達32.0042萬元。

抓資產增益,助力促動財產性收入穩步提升。依托資源稟賦和優勢條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發展途徑,盤活土地房屋資源,鼓勵引導脫貧群眾規范流轉承包地土地經營權增加流轉收益。創新“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租金收益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強扶貧資產幫扶資產管護,督促市場主體及時足額支付租金、兌現分紅,進一步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脫貧群眾增收。2024年上半年,全縣各行政村(社區)集體經濟總收益達1386.76萬元。

抓兜底保障,助力驅動轉移性收入穩步提升。一是強化政策扶持,落實城鄉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機制,確保“應保盡保”。二是規范完善特困人員認定程序,落實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照料護理服務,優先為生活不能自理且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確保特困供養“應養盡養”。三是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因病、因殘等剛性支出較大家庭及其他原因造成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家庭,及時按照標准和程序給予臨時救助,確保臨時救助“應救盡救”。四是持續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及年齡在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高齡生活津貼發放工作,相關部門定期開展涉農補貼、補助、獎補等各類資金落實情況核查,確保“應補盡補”。今年以來累計發放低保救助補助資金6024.37萬元,特困供養生活補貼資金2069.27萬元﹔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819.112萬元﹔發放8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463.85萬元,發放臨時救助金195.00萬元。(胡炳畑)

來源:全州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