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區:以文明實踐為載體 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賀州市平桂區注重整合資源,抓實常態長效,精心打造志願服務品牌,以陣地輻射、志願服務、惠民工程為抓手,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活”,隊伍“壯”,服務“精”,有效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夯實陣地,實現文明實踐觸手可及。一是構建陣地輻射體系。以平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中心,整合各鄉鎮(街道)公共服務陣地,按照“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延伸到哪裡”的原則,構建“一個中心、N點輻射、全域覆蓋、共建共享”的文明實踐體系,共建設1個中心、9個實踐所、125個實踐站。2023年,平桂區獲評自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個,自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9個。二是強化陣地綜合利用。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通過統籌利用農家書屋、道德講堂、村史館、健身廣場、圖書館、文化館等資源,合理設置功能分區和空間布局,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與黨群服務中心、村級文化站、農家書屋等陣地充分融合,推動文明實踐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為“百千萬工程”提供文明實踐“聯動力”。三是延伸陣地服務觸角。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網格”和企業招工、群眾就業“服務圈”,平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廣西黃金珠寶產業園、廣西碳酸鈣石材交易中心舉辦“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夜市招聘會”等志願服務助力群眾就業。在64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立“積分超市”,對村民參加人居環境整治、移風易俗、公益服務等活動納入積分獎勵,以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激發群眾參與文明鄉風共治共創的積極性,不斷延伸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神經末梢”。
匯聚力量,推動文明實踐共建共聯。一是資源共融育隊伍。打造一支以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為統領,鄉鎮志願服務隊和專項服務隊為支撐,各部門、單位、村級和社會志願服務組織參與的志願服務隊伍。如平桂區沙田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整合平桂區老大學沙田分校、沙田鎮詩詞楹聯學會、鄉村文藝隊的人力資源,成立了由1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組成的“文化桑榆”志願服務隊。二是結對共建育品牌。通過志願服務結對共建機制,積極培育精神文明志願服務品牌,先后孵化了“文明暖心·平桂有禮”“就業導游”“春曉·向日葵”等13個區級志願服務品牌﹔持續鞏固“一鎮(街)一品”品牌,培育了西灣街道“藍朋友”、羊頭鎮“田博士志願服務紓民困”、公會鎮“就業驛站”、水口鎮“吾老吾愛”等9個鎮級志願服務品牌,三是活動共聯強化服務。通過完善文明實踐點接派評單機制,發揮區文聯、書法協會、舞蹈協會等社會團體,讓文明實踐活動精准對接群眾需求。今年以來,平桂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結合群眾需求,關注“一老一小”,先后開展“歌舞飛揚”文藝輔導、“小小音樂家”及義診、義剪、普法宣傳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200余場次,服務群眾20000余人次。
以文化人,促進文明實踐融入日常。一是推進移風易俗。以深入開展“文明新風進萬家”為重點,聚焦推行移風易俗“五個統一”工作法,打造望高鎮望高村曾屋、羊頭鎮壘石村、鵝塘鎮槽碓村等5個移風易俗示范點。創作《移風易俗靠你我 文明鄉風好處多》作為廣西唯一一個節目參加第四屆“縣鄉長說唱移風易俗”優秀節目到北京展演,並被廣泛傳唱。二是豐富活躍文化。舉辦農民豐收節,結合“我們的節日”開展“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過節日”系列文化活動,以群眾身邊的特色民俗和精彩故事為素材,組織創作以瑤族支系“土瑤”文化為原型創作的《瑤山夜語》獲評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瑤族舞蹈《山有茶山花》創排項目入選自治區2024年“強基工程”重點結對共建項目,並作為賀州市唯一作品前往北京參加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演出﹔《百貨車》《故鄉的目光》分別獲第十二屆廣西基層群眾文藝會演曲藝類二等獎、聲樂類優秀獎。三是提升文明素養。依托瑤繡等非遺資源,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載體,常態化開展瑤繡傳習技藝培訓等活動。持續開展文明單位(校園)、文明鎮(村)等創建活動,發起“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評選,評選出18個“文明家庭”、90戶“十星級文明戶”、90戶好婆婆好媳婦、10名“新時代好少年”。選樹培育“土瑤媽媽”姜晚英榮獲2023年“八桂楷模”稱號並上榜“中國好人榜”。(李小英、何愛芬、葉雪渟)
來源:平桂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