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圩鎮佳棉村:“小板凳”議事會“話”出鄉風文明新面貌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來,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佳棉村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實踐基地)創新開展有事大家議的“小板凳”議事會工作模式,議民生、解民憂、辦實事,讓廣大群眾實現“全過程參與”,涵養共治“文明風”,助力佳棉村順利通過全國文明村復評,並獲評2023年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十百千”示范站。
“小板凳”上議民生,將群眾的“心聲”變成“金點子”
實踐基地充分整合人大代表議事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陣地資源,積極創新群眾議事新模式,搭建“小板凳”議事平台,由人大代表牽頭,村“兩委”班子、黨員代表、人大代表和村民共同參與,與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圍繞移風易俗、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內容,與群眾談心、向百姓請教,收集掌握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小板凳”代替“主席台”,使民聲、民意得到有效抒發,民惑、民憂得到合理表達,民需、民呼得到切實回應。實踐基地對群眾在“板凳會”上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分類匯總,精心打磨,將人民群眾的“金點子”變成代表的“好建議”,並將建議轉交相關職能部門辦理,或通過“四議兩公開”的基層決策程序落實落地。
“應該充分利用村集體資源,想方設法提高村集體收入,拿出一部分來做公益”“應該多開展一些文體活動,讓村民的文化生活更豐富”……“小板凳”議事會上,村民群眾圍繞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村級事務管理展開熱烈討論。駐基地代表農善積針對村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與群眾共商共議解決對策,形成代表建議,最終通過“四議兩公開”,決定將魚塘、山林等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由村委統一進行發包,助推佳棉村2023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並經過集體討論形成村集體經濟收入分配方案,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提取4萬元用於開展各類群眾性文體活動和設立助學獎勵金,鼓勵村民踴躍參與,激勵學子不忘家鄉養育之恩、營造重學風氣,真正實現群眾的事群眾議、群眾的事群眾定。
實踐基地成立以來,通過“小板凳”議事會,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0余條,形成代表建議10件。通過“小板凳”議事會,人大代表們將一個個村民群眾的合理訴求轉化成為一條條代表建議,真正把接地氣、有溫度、最鮮活的基層聲音傳遞給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推動著一項項事關群眾利益的惠民實事在佳棉村落地開花。
“小板凳”上解民憂,讓“金點子”結出惠民“金果子”
針對“小板凳”議事會中形成的“金點子”,實踐基地巧用“小板凳”議事會,邀請城區及鄉鎮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村委成員與人大代表和群眾面對面溝通,及時回應群眾期盼,共同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民生實事,將代表的意見建議逐件落到實處,讓“金點子”變成“真行動”、結出“金果子”。
“每逢下雨,我們村主干道經過南崇高鐵橋底的路段都嚴重積水,電動車根本走不了,應該修一條輔道。”小板凳議事會上,村民向人大代表反映南崇高鐵橋底積水問題。駐基地代表梁永聰針對該問題形成《關於在佳棉村主干道南崇高鐵橋底修建輔道的建議》,並聯系承辦單位蘇圩鎮綜治中心到村裡跟群眾面對面溝通,解答群眾疑惑、提出解決措施、作出辦理承諾。2023年11月21日,佳棉村主干道南崇高鐵橋底新增輔道完工,有效解決群眾出行問題。
實踐基地成立以來,已邀請政府及有關部門參加小板凳議事會18次。投入資金140萬元,有效辦理和落實代表建議8件,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5件,“小板凳”議事會成為群眾認可的反映訴求、解決問題的有效形式,也成為群眾參與民主協商、基層決策的有效途徑。
“小板凳”上督實事,讓“金果子”化為發展“金鑰匙”
聽民聲、聚民智的根本目的是解民憂、暖民心,如何讓“小板凳”議事會的成果切實落地見效,是群眾和人大代表最為關心的事。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橋梁紐帶、監督推動等作用,通過組織代表開展調研視察、“智慧南寧人大”移動城建與環保監督平台“隨手拍”、民情溝通會等多種形式,對代表建議的辦理進行‘回頭看’,重點跟蹤監督“小板凳”議事會現場各部門的答復和承諾是否落實到位。對落實不到位的及時反饋並督促整改,力求“辦好一件、解決一片”,讓“金果子”化為助力鄉村發展的“金鑰匙”。
佳棉村作為南寧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是蘇圩鎮距離機場航線周邊最近的村,也是第一批實施外立面和坡屋頂改造的重點村。在借助“兩高一航”推進重點村風貌改造過程中,實踐基地組織代表深入村坡群眾集聚場所召開“小板凳”議事會,收集到群眾普遍反映的那棉坡污水橫流問題,隨后整理形成《關於修建佳棉村那棉坡污水處理池的建議》,交由江南生態環境局辦理,並作為重點建議進行跟蹤督辦,主動與生態環境局溝通辦理進度、及時向群眾反饋,最終得到解決。通過該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提高群眾對風貌改造工作的支持,推動風貌改造工作圓滿完成,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為了推動鄉村的長效發展,駐基地代表農善積在“小板凳”議事會上提出了修改完善村規民約的意見建議。實踐基地邀請鎮民政辦、宣傳辦及佳棉村包村工作組多次到佳棉村參與村規民約修訂的協商議事會,引導村民將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內容寫進村規民約。在多方共同推動下,佳棉村充分採納民意,通過“四議兩公開”修訂形成了以移風易俗、文明新風為核心內容的四大項46條村規民約。新修訂的“村規民約”除了對紅白事操辦、禁堵禁毒、環境衛生整治等方面有嚴格要求,還在“星級文明戶評選和激勵”方面約定將適齡青年參軍入伍、優秀學子培養、尊老愛幼等納入評選、獎勵范圍,讓“共建共治共管”成為廣大村民的思想共識,讓文明鄉風有“規”可依。目前全村各坡紅白事隨禮標准大幅降低,酒席數量大幅下降,婚喪操辦由過去3-5天縮減至1天,操辦平均花費減半。實踐基地還充分發揮代表貼近群眾的優勢,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宣傳活動,推動佳棉村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新風尚。
佳棉村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將繼續用好“小板凳”議事平台,讓一個個“金點子”、一條條“好思路”,轉化為一項項惠民生、暖民心的務實舉措,共同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實現百姓心聲有回應、代表履職有成效。(方乙婷 袁武群)
來源:南寧市江南區人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