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市:打造最美“四好農村路” 拓寬興邊富民路

路通則百業興。近年來,東興市堅持以實現農村公路“暢、安、舒、美”為目標,積極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以精品環線構建推動鄉村旅游,以運輸物流全覆蓋惠及民生,以提升公路品質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把一條條通達的農村公路打造成鄉村振興和農民致富的“新引擎”,把農村公路打造成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實現了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生動“樣板”。
新建的東興鎮長湖村長湖橋。東興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因路而興
“現在接到急單也不怕沒有工人進來干活,也不怕大雨天紅木家具運輸不出去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東興市東興鎮長湖村舊橋旁邊的榮興紅木加工廠,隻見廠房內傳來機器運轉的轟鳴聲,工人們正在忙碌地趕制一批紅木家具。加工廠的梁老板說,他已經在長湖村開了9年的紅木加工廠了,以前出貨、進貨、工人進出都要經過舊橋,如果下雨,橋面很容易被淹,工人來不了,隻能在橋這頭干著急,現在有了新橋,生意也好做多了。
農村公路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改善。“我們祖祖輩輩都在這裡生活,以前我們都是從舊時橋出入,遇到洪水淹沒時期,我們一整天都不能外出,帶來很多困惑,自從新橋建設好了之后,我們物資運輸得到了保障,小孩上學出入方便,大家都很開心。”長湖村村民楊永源指著新建好的長湖橋感慨地說。
目前,東興市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407.84公裡,農村公路橋梁80座,總延米達到3083米,轄區內3個鄉鎮已全部通二級以上公路,全市31個建制村全部通四級以上公路,543個屯(組)已全部通硬化道路,村屯道路通達率和通暢率均為100%,農村公路列養率為100%,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為91%。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建設標准、通達率和通暢率都有了較大提高,基本構筑了出海出邊的公路網絡。
因路而富
通達的農村路不僅讓村裡的貨物走出家門,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也串聯起了沿途風景,引來四方游客。在竹山-鬆柏公路上,旅游大巴穿梭不斷,竹山景區游客絡繹不絕,美麗農村路已化身網紅旅游地,成為不少游客的“打卡點”。
東興鎮竹山村位於陸地邊界線與大陸海岸線交匯點,海岸線長21公裡,陸地邊境線長4公裡。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大清國一號界碑、古榕部落、竹山古街、北侖河口紅樹林保護區、海陸地標廣場等景點吸引成千上萬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竹山村副支書凌羽說:“竹山—鬆柏公路的建成,給群眾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也吸引了很多外來的游客到我們竹山景區來旅游,增加了當地群眾的集體收入。”
近年來,東興市始終堅持將農村公路規劃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將農村公路品質提升與全域旅游打造緊密結合,助推沖欖工業園、江平工業園等產業園區蓬勃發展,服務馬路鎮肉桂產業、江平鎮海洋漁業資源及水產養殖業,串聯起屏峰雨林旅游風景區、房車露營基地、京族三島名勝風景區等特色旅游資源,努力打造村到鎮、鎮到縣15分鐘交通圈,助力旅游興旺、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東興市竹山-鬆柏公路。東興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因路而美
行駛在江平鎮思勒村的公路上,寬敞平整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一塊塊嶄新的道路標志牌矗立在道路兩旁,一條條黃色的減速帶被牢牢固定在村道上,在夏日暖陽的照耀下,一幅和美鄉村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十四五”以來,東興市大力實施鄉村道路“三項工程”37個,總投資921萬元,建設安防設施31公裡、加寬提質農村公路24公裡﹔完成農村公路大中修20公裡,總投資830余萬元。2023年,“江平至巫頭公路”獲得“廣西美麗農村路”稱號。
一直以來,東興市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契機,在“建、管、養、運”的基礎上,按照“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思路,持續完善服務設施,統籌解決農村消費品進村“最后一公裡”和農產品出村“最初一公裡”問題,實現了“人暢其行,貨暢其流,人、車、路一體化協調發展”,形成城鄉銜接、服務普惠、便捷高效的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服務體系。目前,東興市3鎮31個村實現快遞物流覆蓋率100%,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城鄉道路客運車輛公交化率達到97%,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
“下一步,東興市將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千萬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建、管、養、運’,緊抓‘四好農村路’建設,助力農村公路建成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助推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東興市交通運輸發展促進中心主任黃達曉說。(謝芳 林敏 黃錦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