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良好生態壯大“綠色經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北帝山
航拍器凌風而御,看不盡青山對出,如詩如畫……
在國家AAAA級景區北帝山旅游區放飛無人航拍器,一幅幅如畫卷般的生態美景被鏡頭拍下。這裡以峰秀、林茂、石奇 、花艷、泉清、霧迷“六絕”聞名,森林覆蓋達9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0000個/cm³,素有“小張家界”“天然氧吧”之稱,吸引了區內外大批游客到此游覽。穿行在怪石老樹間,山徑旁花草繁茂、蜂蝶飛舞令人心情愉悅。
以北帝山旅游區為核心形成的鵬山風景帶,餐飲住宿、盆景園藝、山地運動等文旅新業態如雨后春筍,好風光帶火了當地的文旅產業。這是平南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縮影。
平南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全面推行林長制壓實黨政領導干部主體責任,為保護發展林業資源提供了強大制度保障。每年植樹節前后,縣四家班子領導都會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倡導全社會加入擴綠、興綠、護綠的行列中,為經濟社會發展添加生態底色。一棵棵新苗,一片片樹林,見証了平南縣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全縣森林覆蓋率連年保持在60%以上,還獲評為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生態好,生態產品的供給也會更豐富。“草木植成,國之富也”,以生態種養、竹木芒編為代表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平南鄉村振興的催化劑。在平山鎮,隨處可見的竹林催生了竹木芒編產業,編織的工藝品遠銷海外,帶動上萬群眾增收,實現了“守綠換金”﹔在寺面鎮,種下了萬畝油茶,既染綠了荒山,也發展了產業,實現了“添綠增金”﹔在大鵬鎮,精巧的盆景產品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實現了“借綠生金”……
生態宜居的喜地屯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官成鎮八寶村喜地屯,房前屋后綠樹成蔭、溪水潺潺,這些年,喜地屯經歷了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的飛躍。2023年喜地屯進行了“廁所革命”,投資49多萬元建設了一套低成本農村污水處理系統,每天可處理生活污水26噸。糞水經化糞池發酵后,可抽取出來給菜園、稻田施肥。化糞池尾水和灰水經處理后實現無害化排放。改造后,喜地屯河溪清澈,環境優美,吸引了大量游客周末來游玩。
初夏的鄉村,禾苗隨風翻涌,果園樹影婆娑,這是一幅可望可及的現代農村綠色畫卷。“農村污水處理系統投入使用以來,解決了生活污水排放的問題,還能資源化利用有機肥,實現雙贏。”八寶村村委干部韋振堅說。
近年來,平南縣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扎實推進2023年自治區環保督察涉及平南碼頭提檔升級滯后的問題整改,全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23年,全縣空氣優良天數358天,優良率為98.1%﹔水環境方面,國控斷面武林渡口、六陳水庫水質均值達到二類標准,全縣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良好生態環境所蘊含著的無窮經濟價值,正在不斷反哺著平南經濟社會發展,把“綠水青山”建設得更美,把“金山銀山”發展得更大,平南將會越來越美麗。(韋挺鬆 劉佩林 林釓伶 龐新宇)
來源:平南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