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州市蓮塘鎮蓮塘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
“小站點”守護“大生態” 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進一步建設好保護好西津國家濕地公園,橫州市蓮塘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以下簡稱蓮塘社區聯絡站)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圍繞蓮塘鎮黨委政府提出的“護好一山一水建多園”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站點“五大功能”作用和基層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著力推動西津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彰顯了人大作為,書寫了一個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故事。
強理論、固根基,強化學習保護濕地理論知識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進一步強化濕地保護宣傳效果,作為人大代表,我們首先要學法懂法。”蓮塘社區聯絡站人大代表何世暖這樣說。
為推動《南寧市西津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的有力實施,提升進站代表以法治思維為濕地保護工作保駕護航的能力,蓮塘社區聯絡站充分發揮站點“大課堂”作用,採取“大集中、小分散”的學習機制,開展代表“大講堂”,組織站點23名人大代表進“站”集中學習《南寧市西津國家濕地公園保護條例》等內容,並在學習后開展搶答、競答等活動,為人大代表做好“濕地文章”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撐,進而有效提升代表履職能力,筑牢代表保護濕地的思想根基。
察實情、謀良策,實地調研把脈濕地生態環境
“我是土生土長的蓮塘人,從小喝西津水庫的水長大。西津濕地公園是蓮塘人民最大的財富!這麼個得天獨厚的地方,身為人大代表,我們更應該主動投身到濕地保護工作中來,深入濕地公園周邊考察調研,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建言獻策,助力打擊破壞濕地行為,為濕地保護貢獻人大的一份力量。”蓮塘社區聯絡站負責人陸立干說。
自鎮人大將蓮塘社區聯絡站設立在西津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至今,聯絡站共組織各級人大代表開展西津濕地保護工作專題調研5次,召開現場座談會3次,聽取西津濕地公園管理處及蓮塘鎮政府關於責任落實、濕地的保護與修復等情況4次,進站代表圍繞水源生態保護、濕地周邊村庄建設、濕地周邊養豬場整治、加大濕地保護財政支持等多方面問題向橫州市人大、蓮塘鎮人大提出議案建議,紛紛談訴求、提建議、找對策,督促和支持濕地保護工作再上新台階。
聽民聲、聚民意,共筑濕地整治決心
“今晚這個議事會,就是想和大家聊聊西津濕地保護工作,聽聽大家的心裡話。”一杯清茶、一張板凳,圍繞濕地保護等內容,蓮塘社區聯絡站組織代表和選民開展“聽民聲、聚民意”活動常態化。
“英蓮塘村、沙埠、光華磚廠等附近有很多群眾養豬、養鴨、養魚,極大影響了濕地公園水質,也為濕地公園推進文旅發展帶來極大阻力。”村民張柳第一個打開了話匣子,隨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各自的想法。“你們的想法很好,我們回去馬上研究。”鎮人大主席潘育昌認真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建議,整理匯總后向相關部門反映。鎮人大針對違法養殖的問題深入調研,組建一支20余人的庫區整治工作隊,多次實地踏勘、協商討論,多方面做好養殖戶的思想工作。
出實招、見實效,齊心協力參與濕地整治工作
“以前西津國家濕地公園是個臭庫塘,到處是養魚的網箱,污水也亂排,導致水質很差。”橫州市人大代表、蓮塘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鐘妮說,經過聯絡站大力參與西津濕地管理處保護建設,現在的濕地公園,環境好了,水變清了,“我們每天吃完晚飯來到這裡散步活動,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看如畫的景色,心情十分舒暢。”
蓮塘社區聯絡站著力發揮好“監督崗”作用,不斷組織和引導進站人大代表、群眾參與到濕地周邊整治全過程,積極開展濕地周邊整治工作,推進西津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恢復。據統計,已開展種植多樣性植被15公頃,依法拆除養殖網箱1萬多箱、取締珍珠養殖3000多畝、清理攔網塘7600余畝、拆除違建砂場21處、違建塘壩2處、拆除非法養殖場22處、清理速豐桉600余畝。
“經過實地調研以及分析調研資料,我們發現許多群眾缺乏保護濕地的法律意識,要想保護好濕地,還得從抓好普法著手。”橫州市人大代表、西津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常務副主任賴國醒介紹說,“我們積極向群眾科普保護濕地的重要性、環保法規和濕地保護法,並嚴格執行庫區巡查制度,人大代表們也定期到庫區濕地開展視察工作。目前,隨著人們保護意識的提高,西津國家濕地公園內棲息和停歇的鳥類越來越多了。”
2023年10月25日,橫州市西津國家濕地公園入選國家重要濕地名錄,園區總面積已達1855.69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619.93公頃,濕地率達87.30%。據監測結果顯示,西津國家濕地公園有維管植物442種、脊椎動物353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3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29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有鳥類17目66科248種,鳥類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4種﹔有廣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9種。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1種,易危種4種﹔CITES附錄Ⅱ物種23種﹔中國特有種1種,真是“小站點”守護了“大生態”。(李廣玉)
來源:蓮塘鎮人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