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香龍 稻草亦生花
2024年02月12日10:29 | 來源:廣西日報
小字號
2月9日晚,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忠良鄉車田村高田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舞香龍”正在進行。
號角聲響、燈籠開路。一人手舉龍珠在前引路,由竹篾和稻草扎制而成的造型獨特的龍頭緊隨龍珠,龍身伴隨鑼鼓聲的節奏上下擺動,“蝦兵蟹將”周圍相伴,整支舞龍隊約300人,浩浩蕩蕩,非常壯觀。
“瑤族舞香龍”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在農耕時代是民間敬龍、崇拜龍的民俗活動,以舞龍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經過數百年的演變,逐漸從請神祈福的儀式演變為群體性民俗表演,促進了瑤族與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如今更是成了金秀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年前,“瑤族舞香龍”代表性傳承人周育慶就帶著徒弟翻新香龍。這香龍之奇,在於其是由竹篾和稻草扎制而成。制作香龍,一般先用竹篾將龍頭、龍身和龍尾的框架編扎成型,再選用干鮮、杆黃、無斷須,且富有韌性的稻草做進一步扎制。龍頭的制作工藝是最為繁復的,容不得半點馬虎。
“上顎和下巴這裡不行,弧度不對,顯得龍頭不夠大氣……”為了讓香龍更加生動有型,周育慶反復指導徒弟們修改龍頭輪廓。在周育慶和他的徒弟手中,一捆普普通通的竹篾和稻草,竟能妙手生花。
“你看,這樣調整之后,龍頭是不是顯得更加威風?”周育慶展示著手中霸氣的龍頭。從除夕到元宵節,這條換上新裝的香龍將會通過“請龍”“拜會”“調堂”“送龍歸大海”四個環節,展示出金秀瑤族獨特的文化,讓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中觸摸歷史,也讓傳統文化在生活中延續。(記者李晟 通訊員廖晨言)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