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地標亮燈 再現邕州古城風貌
將作為中山路新形象入口,塑造新時代南寧人城市記憶

位於中山路口的鐘鼓樓昨晚亮燈
“咚!咚!咚……”昨晚7時許,雄厚的鼓聲在南寧夜空回蕩,巍峨壯觀的鐘鼓樓亮起璀璨燈光。邕州古韻與都市活力交相輝映,已在現場等候多時的市民不由得歡呼起來,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這一歷史時刻。
作為南寧重磅級文旅地標,位於中山路口的鐘鼓樓此次亮相刷新了城市名片,引起全城關注。得知鐘鼓樓即將亮燈,當晚6時許已有不少市民在現場等候。據悉,鐘鼓樓的正式亮燈,僅是邕州古城·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華麗亮相的第一步。按照南寧市“邕州古城·三街兩巷、中山路、水街一體化”的整體打造思路,未來的中山路將以“邕州古城”之名,通過與三街兩巷、水街的成片打造、統一運營,構筑起南寧承古開新的城市景象。
晨鐘暮鼓聲猶記 邕州古韻永流傳
鐘鼓樓,一直是老南寧的象征之一,其所在的中山路區域,在明、清及民國初期一直都是邕城的商貿街區。因此,鐘鼓樓見証了老南寧的繁華與發展,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舊日的南寧鐘鼓樓又稱平楚樓,建於明代,為邕城的著名古建筑之一。《邕寧縣志》“古跡志·平楚樓”載:“平楚樓,在府治左,題額四,東曰‘宣和’,南曰‘道明’,西曰‘應候’,北曰‘拱辰’。嘉靖十年,南寧衛指揮僉事王佑鑄銅鐘置其上,今名鐘鼓樓。”
數百年來,巍巍鐘鼓樓與邕江之畔的南城門相互守望,如城中脊梁一般,屹立在古邕州的中軸線上,迎送著一個又一個日月交替。見証了昔日“船舶綿延,桅帆交錯”的南門之盛,亦歷經了中山路的騎樓林立、商賈絡繹。隨著時代變遷,昔日的鐘鼓樓走入歲月深處,成了老南寧的歷史記憶。“晨鐘暮鼓”雖已不再,但邕州古韻尚猶存。
老城街巷貫古今 感受人間煙火氣
從南寧傳統小吃芋頭糕、卷筒粉、粉餃、酸嘢,到武漢的鴨脖、香港的缽仔糕、雲南的汽鍋雞,再到亞熱帶特色水果……提起南寧中山路,不少市民游客腦海裡立馬會浮現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據《南寧市志》記載,中山路北起朝陽路,南至桃源路,是為紀念孫中山1921年出巡南寧而得名。中山路前身為三條街,北端靠興寧路的叫馬草街﹔中段叫南門正街﹔南段叫南門外街,最南端與桃源路交界處叫南校場。這裡自古便是商賈如流、文教興盛、煙火稠密之地。南門正街,在明朝已是城內商業繁華區。馬草街一帶的洋關碼頭,為昔日南寧唯一大港口。沿街的騎樓更是見証了南寧城的歷史變遷。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南寧的中山路以“美食”之名在國內聲名鵲起。到南寧出差、旅游的人們,都慕名到這裡感受升騰的煙火氣、熙攘的人潮和琳琅滿目的美食。鱗次櫛比的大樓下,一條老街巷勾勒出這座城市的多彩風貌。
從城邑中軸到商貿傳續,從人文古韻到夜宵勝地,當時間的齒輪走到2024年,中山路這條“晚上似天堂白天如草房”的老街巷,如今在新舊文化的交織與共生中,構筑起一幅新的城市景象。
提質升級打品牌 再現500年前風貌
相關負責人說,2022年,南寧市啟動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項目。中山路將以“沉浸式美食聚集地”為定位,通過對古城韻味的重塑和文旅消費的注入,完成從一條傳統夜市到一片歷史文化街區的提質升級,並與三街兩巷、水街實現整體成片打造、統一管理運營,構建“邕州古城”整體品牌。其中,重建之后的鐘鼓樓,將作為中山路新的形象入口,再現500年前的古城風貌。
據介紹,中山路將營造“首店品牌、人氣集聚、功能拓展”的商文旅新生態。一方面重點推進老品牌、老字號回歸工程,並持續導入特色美食和時尚業態﹔一方面推動精品酒店、特色酒吧、文創體驗等項目落地,拓展文化消費場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探索消費、文旅、社交融合新模式,塑造新時代南寧人的城市記憶。
■溫馨提醒
春節期間,鐘鼓樓每晚都會亮起璀璨燈光。但由於鐘鼓樓還未正式啟用,目前市民還不可以登鐘鼓樓望遠,一覽城市新貌。對於鐘鼓樓的運營方案,本報將持續跟進,敬請市民關注。
市民游客還可以前往邕州古城·三街兩巷參加南寧城隍廟會和邕州古城新春國風家年華活動,活動從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記者凌劍伊/文 李洋 黃紅錦/圖 )
來源:南寧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