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三個強化提升脫貧人口增收水平

廣西北海市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核心問題“脫貧人口增收”,建立脫貧增收專班,全面摸清脫貧人口收入底數、實情和問題,因類施策打好增收四重拳,推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2023年,實現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8656.8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2.23%。
強化組織保障“三專管控”抓好脫貧人口增收工作
專班調度促進部門聯防聯控。組建促進脫貧人口增收工作專班,由民政、人社、農業農村、統計調查隊、總工會、工商聯等23個相關單位組成,並動員各企事業單位和企業參與脫貧人口增收工作,構建專班抓總統籌、行業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促增收的工作格局。增收工作實行“一月一分析、一季一調度”工作機制,將脫貧人口增收納入年度鞏固脫貧成果綜合考評和專項督查重點內容,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
專人管理建立上下銜接機制。組建脫貧人口收入監測分析專人小組,由市縣鄉村四級業務骨干人員組成,直上直下傳達工作,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傳達自治區最新要求,確保小組人員熟練掌握收入統計口徑和監測分析方法。建立收入調度監測分析、預警提醒機制,充分運用廣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防止返貧監測信息平台,每月統計分析收入信息。動態採集監測、動態分析預警、動態調度,對收入不增反降、增速緩慢等四類重點戶,進行及時預警,年內發出預警提醒8次,為增收幫扶決策提供支撐,確保增收進度可執行、可跟蹤、可問效。
專項部署分層分類分步推進。以部署開展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為抓手,謀劃“七項舉措”拓寬增收渠道。從強化產業支撐帶動、擴大就業創業、提高兜底保障、用活鄉村資源資產、做好農資保供穩價、聚焦收入較低群體、組織保障等多方面著手,逐項制定目標任務與具體措施、逐年制定增收計劃、逐人制定增收措施,以可量化、具體化、操作化的步驟方法,分層分類分步推進脫貧人口增收。
強化監測分析“三個摸清”掌握脫貧人口收入底數
結合防貧監測摸清幫扶底數。把加強多部門數據對比作為防返貧監測“首席工單”,摸清脫貧人口生產性收入、就業收入、就醫等剛性支出數據,全面排查“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產業、就業等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每月2次以上排查疑似收入未錄、收入不准兩類人員名單,第一時間反饋幫扶干部和村干部核實,精准採集收入信息,年度內排查核對收入13829戶56892人,做到收入核准不漏一戶。分析研判影響脫貧人口收入問題,堵塞防貧監測和幫扶層面漏洞和缺口。
聚焦四項收入摸清收入實情。強化村干部、駐村干部以及幫扶干部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增收政策和工作實操培訓,做到務工收入、生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四清楚四必錄”。聚焦脫貧人口四大項收入變化,採取幫扶干部聯絡、村委干部走訪、駐村干部核實的“聯、訪、核”方式,弄清收入真實情況和收入降低所屬問題類型,對號入座將脫貧戶列入重點監測脫貧戶、穩定脫貧戶、兜底保障戶三類,實行分類施策管理。
加強雙線究因摸清問題症結。建立健全脫貧人口收入監測指標體系,強化行業部門數據共享,對全市脫貧人口增收目標任務每周進行2次穿透式分析。緊盯脫貧人口收入較低的問題類型,如不增反降比例過高、財產性收入負增長以及轉移性收入增幅下降等,通過“線上監測+線下走訪”相結合,找准問題產生症結。針對不同收入水平、類型特點及存在短板、幫扶需求等,建立一戶一檔幫扶計劃,實行銷號管理。逐戶制定增收措施,落實精准化幫扶政策,逐一擊破增收難點,提高脫貧群眾收入水平。
強化幫扶施策“四拳出擊”全力促進脫貧人口增收
加大產業投入增加生產經營性收入。加大銜接資金投入,籌措財政銜接資金2.19億元,重點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等產業項目52個,將1.2萬戶脫貧戶牢牢地嵌入產業鏈,2023年度用於產業發展的中央、自治區銜接資金佔比高達71.09%、51.72%。持續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高質量建設五年行動,建成各級各類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431個。落實惠農資金政策,優化到戶產業以獎代補機制和小額信貸“應貸盡貸”,2023年共發放獎補資金4162.92萬元,惠及脫貧群眾10282戶,累計新增小額信貸5491.78萬元。加大消費幫扶力度,延伸產業幫扶鏈末端,2023年全市實現幫扶產品銷售4.26億元。
千方百計穩崗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全力抓好動員群眾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三門服務”實行“點對點”送工,穩定務工收入基本盤。緊盯“家門就業”安置弱半勞動力,強化兜底就業幫扶,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1648個,打造就業幫扶車間48家。採取“人盯人”辦法,落實“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責任,實現“雨露計劃”學子就業率達95.56%。拓展開發式幫扶增收渠道,政、企、社聚合力,建設集就業、托管、照護和康復等功能為一體的“扶志家園”,安置脫貧群眾符合條件的殘疾、弱半勞動力就近就業,實現年增收2.1萬元。著力提升就業能力促進轉移就業,開展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補貼性技能培訓6370人。
抓好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增加轉移性收入。落實全市2萬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享受低保待遇,990人享受特困救助供養金,穩定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出台《北海市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管理辦法》,強化與醫保、教育、住建、就業等專項救助的有效銜接,實施分層分類救助措施,加強特殊家庭救助力度。2023年,協調民政、殘聯、養老、衛健、農業等部門為脫貧人口及時足額下發各類轉移性補貼資金1.7億元。
盤活利用鄉村資源資產增加財產性收入。充分利用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核實農村形成26.45億元集體總資產,分清經營性資產9.86億元,非經營性資產16.59億元,集體土地總面積307.24萬畝,農村集體貨幣資金6.7億元。分類抓好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全市提取使用集體經濟收益資金3149.37萬元,其中投入公積公益金2053.62萬元用於發展生產,福利費748.45萬元用在群眾共享成果,206.14萬元用於收益分紅。推動“扶貧資產”持續發揮效益,對全市4408個扶貧項目資產項目運行、資產管護、聯農帶農等情況常態化進行監測,督促市場主體及時足額支付租金、兌現分紅,收益分配傾斜支持脫貧人口。(林源清 李凱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