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業縣:篤行實干 擦亮鄉村幸福底色

12月5日,樂業縣文明辦組織志願服務隊到環境衛生整治片區開展冬季環境衛生整治活動,活動中,大家身穿紅馬甲,精神飽滿、干勁十足,對環境衛生整治片區沿街路面、綠化帶內的垃圾進行全面撿拾清理,為縣城周邊環境衛生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
連日來,樂業縣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突出問題入手,積極開展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果,助力鄉村環境換新顏。
真學真用初顯成效
早晨的街道,一縷陽光,三分冬意。漫步樂業街頭,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干淨平坦的道路,精心打造的城北沿河大道,錯落有致的新宅……無處不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文明與幸福。
作為從小就在樂業生長的本地人,何大勇對今年以來樂業縣的巨大變化感觸頗深。“今年下半年來,我們縣政府就是群眾想什麼政府就辦什麼,如今,環境變好起來了,群眾也幸福啦,大家生活得越來越舒心。”何大勇說。
今年以來,樂業縣扎實推進全縣村庄規劃編制,覆蓋率達43.82%,推行鄉村振興“十大示范”工程,將全縣89個行政村(社區)按照示范村、重點整治村、面上村分成三類,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常態化開展村庄清潔行動,穩慎有序推進宅基地綜合開發改革實現“民房民宅變民宿”,健全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大力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安排銜接資金4834萬元,優選11個(村屯)打造區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屯)。
科學規劃理清思路
“要從農文旅大融合,發展生態全域旅游等方面做好全方位保障服務……”在該縣以旅游整體形象提升和特色品牌打造推進樂業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大會上,各部門正圍繞如何更好地抓好當前工作展開激烈討論。
樂業縣深入實施“大生態”行動,全領域、全地域、全過程、全方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上下功夫,堅定文旅主導型、“三農”優先型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體系,就地形成產業發展大市場,持續釋放旅游產業“一業興、百業旺”乘數效應,最終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群眾增收共富。
環境美了,游客來了,村民富了。漫步樂業縣火賣生態村,青山綠水環繞著富有民族特色的農家院,讓人心曠神怡。
“我在這裡開辦農家樂已經好多年了,收入一直比較好。近幾年,每年都有幾十萬的收入,在縣委政府的政策引導下,相信我們農家樂經濟收入越來越好。”火賣村的鄒大叔說道。鄒大叔是火賣村較早發展農家樂的人。隨著環境美化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開辦了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僅今年國慶節、中秋節游客的吃、住、購就收入20多萬元。
綠水青山開金路,鄉村旅游書新章。如今,樂業縣錨定的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13510+N”工作思路,致力於打造“世界奇觀、有機原鄉、長壽勝地、戶外樂園、避暑天堂”五大品牌的魅力,朝著廣西旅游強縣、中國旅游強縣目標前進,前景無比廣闊。
高效落實解民憂
“如今,我們村利用廢棄的地塊建設了垃圾堆放點,家家戶戶的垃圾都拿來這裡統一處理,現在我們村裡面的環境不比城裡差,心情特別好!”邏沙鄉仁龍村的朱大媽樂呵呵地說。
在直接面向基層和群眾提出的困難時,樂業縣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積極回應群眾需求,努力推動解決問題,結合全縣上下開展環境整治活動,努力朝“鄉風民風好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群眾生活富起來”的目標,積極開展村庄綠化美化,為群眾生產和生活創造了美好環境,促進自然生態、人居環境和鄉風文明不斷提升,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如今,一幅藍天白雲、水清岸綠、生態和美的“高顏值”畫卷在樂業大地徐徐鋪開。鄉村更宜居、生活更幸福,良好的人居環境讓樂業人民的生活越來越舒心,越來越充滿希望。(楊先准 冉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