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東興:陳皮產業成致富“法寶”

每年小雪到冬至節氣間,四會柑開始採摘,種植四會柑的農戶們也迎來了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時候。在東興市馬路鎮吊應村,農戶們圍坐在晒場上熟練地將果肉跟果皮分離,然后放置在陽光底下晾晒。小小的果皮經過光的滋潤,風的洗禮最終成為致富的“法寶”。
吊應村是四會柑種植大村。村道兩旁,果園相連成片,漫山遍野的果樹挂滿柑果,顏色橙中帶綠,走進果園,可以看到圓潤的果實已經壓彎了枝頭,果農們正穿梭在綠葉間採摘。採摘下來的四會柑將會運到晒場,進行剝皮、晾晒等工序。
“今年這個陳皮價格比去年提升不少,能達到130元一斤,今年我們預計能有350萬元的收入。”巫林澤從2019年就開始種植四會柑,到今年為止他運營的公司四會柑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000畝。
四會柑的豐收不僅使種植戶獲益,還帶動了周邊群眾就近務工。走進吊應村晒場,隻見晒場上一個個籃筐裡裝滿了新鮮採摘的四會柑,在太陽下進行“日光浴”。工人們正在給四會柑剝皮、翻皮、晾晒……每個步驟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現場彌漫著柑果的清香和陳皮的濃香。“在這裡剝皮每天可收入100元左右,按件計算,多勞多得,工作時間靈活。”來自附近吊應村的村民黃阿姨說,她和鄰居一起在該公司晒場務工,每月大概有3000元收入。
“農忙時期,工廠務工也能達到100人左右。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種植面積到8000畝,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人種植。”巫林澤介紹。
吊應村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種植四會柑提供了優越的自然資源。近年來,隨著陳皮價格的節節攀升,村民種植四會柑的面積連年增加。優質的陳皮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客商收購,去年吊應村全村四會柑的收入就超過了1000萬元。
為發展壯大陳皮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東興市堅持一張藍圖描繪到底,不斷鼓勵村民們擴種四會柑的種植面積,並多次邀請農業專家到村裡開種植技術培訓會。東興市的陳皮產業並不滿足於此。據了解,下一步,東興市將打造一條集種植、加工、儲存、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進一步打開市場,擴大產業發展,最終打響“東興陳皮”的名號,將“小陳皮”做出“大文章”實現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
曹曉玟、黃錦新、林敏 攝影報道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