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子”長成“大產業” 五峰茶香出深山

圖為五峰山生態茶園裡的木屋民宿。彭承林攝
浦北縣平睦鎮五峰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六萬大山腹部,海拔830多米。它地理位置獨特,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終年雲霧繚繞,被當地百姓譽為“五峰仙山”。此外,這裡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優良,是茶樹生長的寶地。
五峰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五峰山上有座五峰庵,明朝萬歷年間,廣西左布政使李昌祺來到五峰庵,寫下了《五峰庵住上人房》五言律詩。五峰庵還因與桂平西山洗石庵互贈茶葉而結下善緣,五峰茶的故事在兩地僧人之間傳為佳話,一直流傳至今。平睦原本屬於廣東嶺南,自古以來茶文化廣為流行。當地人從一出生就以茶祭祖,一輩子與茶相伴。茶文化的流行,孕育了當地的書院文化、孝道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文化。
千百年來,平睦人悉心呵護五峰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對茶更是恭敬有加。新中國成立前,平睦家家戶戶種茶制茶賣茶,茶葉與蠶絲、染料並稱為平睦三寶。新中國成立后,五峰山茶園獲得了新生。1960年3月,六萬山公社五峰茶場創立,不久又在茶場建起六萬山農業中學。曾擔任過該校常務副校長的李耀文年逾八旬,談起在五峰山度過的歲月,仍神採奕奕。他回憶,當時為了確保茶葉的質量,茶樹使用有機農家肥。由於手工制茶產量太低,又利用豐沛的山溪水辦起水電站,買回制茶機器,並且從桂平西山請來兩位師傅指導制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個星期的茶葉產量能達五六百斤。外地客商特別信賴和偏愛五峰茶,給出的價錢往往比其他產地的茶葉高出1倍。
作家李英敏曾於1975年初秋到六萬山農業中學採風,陶醉於五峰山的秀麗風光,創作了電影劇本《青山吐翠》。但很長一段時間內,五峰山的茶葉生產不成規模,經濟效益有限。
2021年8月,廣西浦北欽香茶業有限公司入駐平睦鎮五峰山,對五峰山生態茶園進行深度開發。該公司集茶葉種植、研發、加工、銷售、茶文化交流、農文旅於一體,目前完成投資9000多萬元,流轉土地3500畝,新種植單叢茶1500畝。在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經過整理清點,已發現百年以上的古茶樹1500多株,其中500年以上並且集中在一起的有20株。2022年,欽香生態茶園基地項目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獲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四星級核心示范區。2022年,平睦鎮茶園畝均純收入從原來的3000元提升至1.2萬元,帶動500多人實現家門口就業,100戶茶農實現年收入5萬元以上。預計2025年達產后,年產值可突破1億元,為300戶農戶帶來增收,茶農戶均年收入可突破5萬元。欽香公司還建立了7個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加快做大做強做優茶葉產業,推動“小葉子”變成“大產業”,把五峰茶打造成農民的“致富茶”,促進產業增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
平睦是個人口小鎮,卻是個文化強鎮,民間文藝活動非常活躍。近年來,平睦鷯劇、舞麒麟、木偶、老樹陳皮制作技藝先后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平睦石磨粉、落水包、干米線等地方特色美食也聲名遠播。從五峰山深處涌出的泉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富含多種礦物質,是可以直接飲用的礦泉水。用五峰甘泉沖泡五峰茶,妙不可言。
廣西浦北欽香茶業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把五峰山的茶資源、水資源、生態資源等與平睦鎮的老樹陳皮、特色美食等獨特元素有機結合,大力發展農業旅游、生態旅游、山水旅游、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等,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大助力。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3年11月01日第12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