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駐村更“駐心”,為鄉村振興揮洒熱血和汗水

——記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中華村第一書記黃倩

2023年09月15日16:12 |
小字號

八年,連續三次駐村,他將自己的熱血和汗水撒在了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將駐村變為駐心。“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駐村期間充滿了數不盡艱辛困苦和滿滿的幸福與收獲,無論駐地和名稱如何變,可始終不變的是我的初心。”黃倩說。

2015年11月,黃倩被組織任命為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安屯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右江區大楞鄉安屯村是“十三五”貧困村,該村共350戶,1396人,全村共有208戶被列為建檔立卡戶,135戶486人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任職期間,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黃倩積極帶領該村“兩委”集思廣益、共謀發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發現全村750多畝水田和超1000畝旱地基本撂荒。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隻有發展產業,增加“造血功能”,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通過研究,種植沃柑成為大家一致認同的一個可以嘗試的發展方向。

“以前家裡僅靠種植水稻、玉米及打零工維持日常開支,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現在其利用自家及親戚的荒山荒地種植1000株沃柑,經過認真管護,現在每年產出沃柑5萬斤,總產值約8萬元。”大楞鄉安屯村許先要如是說。

此外,黃倩與選派單位、鄉人民政府領導匯報,爭取到上級的政策及資金支持,先后兩次為該村民爭取到了近7萬株沃柑苗,並組織動員全村群眾種植。

如今,沃柑已然成為安屯村的主打產業,僅沃柑單項產業人均可增收800元,逐步形成“耕一塊地、種一片果、打一份工”的產業發展格局。

2018年,黃倩再次被組織派選到右江區龍景街道擔任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長。凡平村是“十三五”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為5萬元,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剛到村時,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把握不准,黃倩就到村裡與駐村工作隊一道實地調研,並結合本地實際,整合300畝冬閑田統一種植油菜花,利用本村地處百色“后花園”的優勢,發展鄉村旅游,通過提供賞花服務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同時推銷本地特色農產品。待花季過后,300畝油菜花成熟結籽,畝產油60斤左右,總產值27萬多元,油菜花已成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

同時,黃倩主張以基層黨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動為抓手,圍繞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鄉村振興 爭創五旗”等活動載體,引導駐村干部牽頭推進一批強黨建、辦實事、惠民生、興產業的項目,助力駐村干部在群眾當中樹立威望、提振發展信心。並堅持開展一線“拉練”和“村村互鑒互學”活動,每月隨機選點,組織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深入鄉村振興一線現場觀摩、現場學習、現場查擺問題,營造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2021年鄉村振興工作隊輪換時,他再次主動請纓到大楞鄉中華村去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擔任過第一書記,懂得如何與群眾溝通交流,請派我去擔任第一書記吧。”黃倩如是說。

針對中華村組織存在的“組織動員力弱、帶領致富能力不強”的問題,他決定從示范帶動入手,經過調研考察決定從打造村集體生態魚螺混養項目和稔子果示范園入手,生態魚螺混養項目旨在以土地入股和勞務協作實現聯農帶農。黃倩爭取到第一書記幫扶經費和區領導為民辦實事經費8萬元,用於發展稔子果產業。

百華屯黃永知是第一個享受到福利的人。“以前在家裡就是種植甘蔗和一些農作物,收入不高。”黃永知介紹,現在在村“兩委”的帶動下,自己種植了近4畝的稔子果,目前已實現挂果,今年預計產出500斤,可以增加收入約5000元。

中華村打造的40畝稔子果示范園帶動受益脫貧戶20戶,以土地入股和勞務協作實現聯農帶農,受益脫貧戶30戶,帶動50戶。經過努力,中華村集體2021、2022年產業類收入佔總收入60%以上,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10萬元。(梁卓豪、楊來)

來源:右江區委宣傳部

(責編:黃子婧、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