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把培育草莓苗變成農民“致富苗”

![]() |
工人們忙著給草莓苗除草、去老葉和施肥、殺虫。 |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眼下也正是培育草莓苗的最佳時節。9月12日,走進灌陽縣水車鎮大營村草莓苗場,綠油油的草莓苗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奪目,負責人劉新軍和200余名工人們拎著小桶、色皮袋忙著給草莓苗除草、去老葉和施肥、殺虫,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畫卷。
據了解,水車鎮大營村去年實施“退果還糧”面積200多畝,大力推進“退果還糧”工作,但因這片水田年久種果,果樹根扎根很深,極大地影響到水稻的生產,成效欠佳。農民根據往年的種植經驗,決定先種植幾年果蔬及草類中藥材,待水果根系徹底腐爛后再種植水稻。在了解到村民們的想法后,村委副主任時文平及駐村工作隊帶領村民代表分別到興安、靈川等縣考察,最后決定與桂林興安縣榮華草莓苗培育基地合作,培育草莓苗。
水車鎮大營村駐村工作隊員文神貴介紹說,近年來,大營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因地制宜,依托豐富的水土資源優勢,組織村民搞好土地流轉,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大膽引進外地承包商,以“黨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規模化產業。今年初,又與桂林興安縣榮華草莓苗培育企業合作,建成了草莓育苗基地,發展優質草莓育苗產業。基地通過土地合理流轉、吸納村民務工等形式,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村委副主任時文平介紹說:“這段時間來這個草莓苗場務工的人數每天近200人,都是村裡及附近村的村民和脫貧戶,每人每天工資80元,且當天下班時公司就馬上將工資送到務工人員手中。”
在育苗基地務工的脫貧戶時珍花領到錢后高興地說:“這個老板真講良心,從來不拖欠俺們的工錢,當天就能領到現金,我在這裡打工已經有3個月了,在家門口能每個月領到2000多塊錢,真高興。”
基地負責人劉新軍介紹,該公司主要從事草莓苗的培育和銷售,主要有法蘭地、隨珠、白草莓、紅玉等10多個品種,遠銷往廣東、湖南等地。草莓苗每株可賣到4—5角錢,畝產苗8多萬株,畝收入近40萬元,在每年的秋分前后開始出售草莓苗。
據了解,桂林興安縣榮華草莓苗培育企業還在該縣黃關鎮、新街鎮等鄉鎮建有基地,面積達1000多畝﹔該公司計劃將在灌陽擴大草莓苗種植面積,提升種植水平,創新營銷方式,打造出以草莓產業為代表的現代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經濟增長、助力鄉村振興。(陸仕臣 文慶余 蔣人軻)
來源:灌陽縣委宣傳部
![]() |
工人們拎著小桶、色皮袋忙著給草莓苗除草、去老葉。 |
![]() |
工人們在配制施肥、殺虫液。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