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開放效應不斷凸顯“南寧渠道”持續暢通

南寧外貿進出口總額連續三年增長20%以上,東盟成為第一大貿易伙伴

2023年09月10日10:13 | 來源:南寧晚報
小字號

南寧國際鐵路港順豐分撥中心

今年初廣西開行的首趟中越年貨班列,為越南歡度春節帶去特色年貨

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東博會和峰會)將於9月16日—19日在廣西南寧舉辦。記者從南寧市有關方面獲悉,近年來,南寧市著力做好對外開放合作這篇大文章,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國際化大都市步伐,取得積極成效。

1 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

8月28日上午,在南寧國際鐵路港,一列裝載有2450噸石料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順利發車。該趟列車從南寧出發,經過欽州港出海,預計18天左右可到達山東日照港。

此趟班列為鐵海聯運無縫銜接,貨物從工廠裝箱后,中途無需換裝便可直達終端市場,能大幅壓縮貨物的裝卸作業時間,更高效地實現“門到門”服務。這也是廣西首列採用35噸寬體箱運輸的鐵海聯運班列,將有利於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輸質效,助力加快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

近年來,琳琅滿目的貨物沿著中越鐵路,駛向越南,去往東盟,構建起了一條便捷的物流通道,為中國和東盟國家間經濟貿易合作注入了新的動能,讓更多企業享受到中越班列帶來的機遇和紅利。2023年6月底,南寧國際鐵路港常態化穩定開行中越跨境快速通關班列,從南寧市內出發已基本可實現30小時“廠到廠”通達,壓縮時間約50%。

業務繁忙的中越鐵路,是南寧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一個縮影。

南寧國際鐵路港的鐵路功能區於2018年5月開通運營,開行有中越跨境班列、中亞(歐)跨境班列,開通“南寧—欽州—唐山”“公鐵海”多式聯運班列。口岸物流區海關監管作業場所自封關運營以來,通過場所跨境班列集裝箱報關業務量穩步提升。2023年1月至7月發運2988TEU(TEU是以長度為20英尺的集裝箱,為國際計量單位,也稱國際標准箱單位),為跨境班列開行提供了高效的通關服務。2023年2月,南寧國際鐵路港開行中越跨境物流公路運輸貨運班車,貨物在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進行轉關申報,拓展了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服務跨境公路運輸的功能。南寧國際鐵路港公路港項目、南寧國際鐵路港農產品物流區倉儲配送中心等兩個項目計劃於今年9月底前簽約。

截至2022年底,南寧國際鐵路港累計完成投資約62億元。2023年1月至7月,南寧國際鐵路港完成投資約2.8億元。

2 首府新通道樞紐城市潛能持續釋放

近年來,南寧市深入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以建設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重點加快完善銜接東盟國家、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輸通道,建設國際國內雙循環重要樞紐節點城市。

其中,多式聯運通道不斷暢通,樞紐經濟發展取得實效。南寧市持續培育開辟以南寧為中心,聯系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方向的水鐵聯運線路。政策牽引助力樞紐經濟發展。2021年《南寧市大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的若干政策》印發以來,通過對公路、水運、鐵路集貨主體進行補貼,推動海鐵聯運、水鐵聯運、江鐵海聯動的發展,提高大通道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鼓勵企業或代理在南寧周邊組織貨源,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同時吸引相關加工、商貿流通企業在南寧集聚,形成產業鏈,形成集聚效益,為促進南寧市形成規模經濟,不斷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跨境鐵路班列培育進展順利。南寧市常態化開行中越、中歐班列,並新增開行中老班列,3條“一帶一路”國際貨運班列在2022年全年開行299列,開啟了“鋼鐵駝隊”服務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篇章。2022年,新增開行南寧—廣州貨運班列(兩廣班列),持續開行南寧一欽州一唐山公鐵海多式聯運班列(南欽班列)、六景港一粵港澳大灣區水鐵聯運航線(西江集裝箱航線),3條多式聯運通道全年累計發送貨物14.29萬箱,首府新通道樞紐城市潛能持續釋放。

下一步,南寧市將繼續推動鐵水、公鐵、空鐵、江海聯運等運輸組織模式創新發展,積極創建自治區和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線路,重點擴大兩廣班列、南欽班列、西江集裝箱航線開行規模,與百色及雲貴地區的建材等企業加強合作,實現3條多式聯運通道累計發送8萬TEU以上。積極挖掘粵港澳大灣區的汽車整車、電子信息產品等適鐵貨源,形成南寧至廣州的對流貨運班列,吸引珠三角地區面向越南等地的貨物到南寧集結,打通粵港澳大灣區經南寧至東南亞的運輸通道,將南寧打造為銜接粵港澳大灣區與中南半島、西部陸海新通道及歐亞大陸的樞紐城市。

3 東盟成為南寧市第一大貿易伙伴

今年是東博會創辦20周年,記者從9月7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前19屆東博會累計舉辦300多場部長級高層論壇,覆蓋經貿、產能、港口、金融、海關等40多個中國—東盟重點領域,帶動合作機制落地,促成重大戰略實施,形成中國—東盟加強協商的“南寧渠道”。

外貿是經濟的“晴雨表”。南寧借力東博會落戶東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南寧渠道”越走越暢通,外經貿水平全面提高。

進出口規模不斷邁上新台階。2022年,南寧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510.1億元,是2003年的27.7倍,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長。此外,南寧創造了落實RCEP兩個全國第一,即RCEP生效當天全國首趟國際貨運班列從南寧出發、全國首家RCEP經核准出口商在南寧認定。

商品結構優化升級,貿易方式創新發展。2022年,南寧市高新技術進出口762.1億元,佔全市進出口比重50.5%﹔機電產品進出口963.5億元,佔全市進出口比重63.9%。南寧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從2020年的21.6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37.86億元,佔全區跨境電商出口額比重超80%,領先西南地區同批次綜試區。跨境電商進出口額佔全市面向東盟出口額的一半,南寧跨境電商綜試區正成為中國—東盟數字貿易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建成中國—東盟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廣西綠港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等高水平監管中心,跨境電商總體出口通關時長壓縮至1小時,通關能力達日均100萬件,遠高於同類監管場地平均水平,為企業創造跨境電商通關“南寧速度”。

貿易伙伴日益多元,市場布局更趨平衡。南寧市發揮商務國際友好城市等渠道優勢,鼓勵外貿企業通過多種渠道擴大進出口規模,深耕歐美、東盟等傳統市場,大力拓展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搶抓機遇開拓“一帶一路”市場。2022年,東盟超越香港成為南寧市第一大貿易伙伴,全市對東盟進出口377.4億元,同比增長64.3%﹔對RCEP國家進出口564.4億元,同比增長48.9%,佔全市對外貿易總量的37.4%。(記者 韓沛/文 宋延康/圖)

(責編:李敏軍、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