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北海:綠色低碳成工業高質量發展生動注腳

2023年08月14日08:3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海8月14日電 (記者張芳)在北海市鐵山港區的中國石化北海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海煉化”)的廠區內,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格外引人注目,深藍色的發電板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源源不斷輸送著綠色低碳電能。

北海煉化的光伏項目於2022年9月27日正式並網發電,每年可發綠電約23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近7000噸/年,減少碳排放近2萬噸。北海煉化供圖

北海煉化的光伏項目於2022年9月27日正式並網發電,每年可發綠電約23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近7000噸/年,減少碳排放近2萬噸。北海煉化供圖

“這是我們與新星公司合作開發的光伏和風能發電項目,目前已經投用並網,每年可發綠電約23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近7000噸/年,減少碳排放近2萬噸。”北海煉化黨群工作部黨建業務員李海嬌介紹。

近年來,北海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正確處理好發展臨港大工業和降耗減排的關系,既注重經濟總量的擴大,更注重發展質量的提升。

“我們嚴把入口關,堅決摒棄‘兩高一低’項目,要求企業必須以最先進的工藝、最高端的設備、最小的能耗實現最大的產值,在保護綠水青山中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廣西北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羅磊介紹。

同樣是在北海市鐵山港區,廣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港新材料”)也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

今年年初,作為北港新材料環保重點項目——北港新材料生產廢水深度處理及綜合利用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目前該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超9000萬元,建成投用后將實現廢水“零排放”。

“綠色低碳是實現產業轉型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潘料庭說,公司將一如既往地堅持綠色創新發展,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一群白鷺在紅樹林中棲息。張國斌攝

一群白鷺在紅樹林中棲息。張國斌攝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據介紹,北海市通過編制《北海市工業綠色發展“十三五”規劃》《北海市工業節能降耗實施方案(2021—2023年)》等指導性文件,緊緊圍繞“雙碳”目標,深入推進企業節能降碳,推動工業低碳綠色轉型。同時,北海市積極推動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印發實施《北海市工業節能降耗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3)》和《北海市鋼鐵、火力發電、石化行業節能技術改造方案》,推動全面提升行業裝備水平和能效水平,力爭通過節能技術改造、落后產能淘汰等方式實現工業領域節能50萬噸標煤,到“十四五”末,全市重點用能企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必須達到國家和行業標杆水平,推動能源要素向單位能耗產出效益高的產業和項目傾斜。

“我們積極引導產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穩妥有序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北海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北海市加強對國家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綠色工廠等的專項節能監察工作,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的監督管理,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挖掘節能潛力,挖掘北海市潛在符合綠色制造體系申報條件的園區和企業,組織園區和企業申報自治區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項目,通過召開專題培訓會、深入企業現場指導等方式引導企業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不斷建設完善綠色制造體系。

通過積極努力,北海市交出了一份工業綠色發展成績單:2021年全年北海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1%,以僅全區第八的工業能耗總量實現了全區第三的工業總量。2022年,北海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9%,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3%,呈現出“產值增長、能耗下降”的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

碧海藍天、鷺棲紅樹,工業綠色發展的新突破進一步擦亮了北海“生態優勢金不換”的招牌。2021年以來北海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三年排名廣西第一。截至2023年4月底,北海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8.3%,同比提高3.3個百分點。

(責編:張芳、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