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廣西農投集團:標准化種桑養蠶 走出致富新“絲路”

2023年06月29日16:03 | 來源:廣西農投集團
小字號

選好苗、“雲”上養、享豐收……在來賓市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下納屯,養蠶大戶黃秀益、黃秀葵兩姐妹盤算了今年第一批蠶的收益,6張蠶結繭800多斤,賣了2萬多元,“科技養蠶就是好,收入蹭蹭漲。”

家庭農場喜獲豐收,黃秀益、黃秀葵兩姐妹正在採繭

家庭農場喜獲豐收,黃秀益、黃秀葵兩姐妹正在採繭

從養不活、養不好,到收入節節高,一個“統一蠶種+統一技術+統一標准”的新型標准化養蠶模式,正在成為蠶農增產增收的利器。今年以來,廣西農投集團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統一蠶種、統一技術、統一標准,積極探索蠶桑產業標准化,不斷延伸產業鏈、價值鏈,促進傳統產業“破繭再生”,鼓起農民“錢袋子”,助力鄉村振興。

雲上養蠶心中有“數”

立夏時節的忻城縣六納村,連片桑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黃秀益打開手機APP,自家約500平方自動化蠶房的監控畫面清晰可見,自動化軌道正在全自動給蠶寶寶喂食﹔點開其他模塊,蠶房內溫濕度、光照、通風等參數一覽無余,動動手指還能遠程控制各項參數。

“不同生長時段,需要不同的溫濕度、光照條件。”廣西農投集團所屬時宜公司總經理陳國民介紹,他們通過研究分析,形成了一套養蠶的技術指標和標准化流程,包含喂食桑量、生長環境所需各項指標等。蠶農參照標准,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對蠶房進行監測,並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溫濕度,可大幅提高成功率和蠶繭質量。

在來賓、百色、河池市,黃秀益的蠶房不斷被“復制”。從人工到機器,從看蠶到看屏,從憑感覺到靠遙感,養蠶從傳統的憑經驗看運氣,變成了一項項具體的參數、指標,正如黃秀益所說的那樣,“效率高了、成本降了、收入多了,日子有奔頭。”

技術員使用移動式蠶房環境數據採集設備監測蠶房環境數據,為農戶提供建議改善蠶房環境

技術員使用移動式蠶房環境數據採集設備監測蠶房環境數據,為農戶提供建議改善蠶房環境

選優蠶苗養護有“譜”

好苗結好繭,一張好蠶,養殖成功率高、成繭質量好。針對傳統三齡蠶齡期小、抗病力差、成功率低等問題,農投時宜公司集中力量攻關,培育推廣優質蠶苗。

黃秀益所養殖的蠶,就是農投時宜公司培育推廣的四齡蠶,抗病力更強、養殖成功率更高,“四齡蠶養殖周期短,14到16天就能賣,比三齡蠶減少了4-5天左右,成繭質量和市場價格也普遍更好。”據了解,使用四齡蠶的農戶,平均養蠶成功率從65%提升到了95%以上,蠶繭產量和可繅5A級以上品質生絲的蠶繭比例顯著提升。

農投時宜公司忻城上浪園區,蠶農們正在領取小蠶

農投時宜公司忻城上浪園區,蠶農們正在領取小蠶

如今,農投時宜公司已建成百色、來賓、河池等多個示范園區,建有自動化小蠶共育中心5座,全力培育優質蠶苗,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桑養蠶。截至2023年5月,農投時宜公司已經向蠶農發放了四批近一萬張蠶,覆蓋6個縣72個村近4000戶蠶農,養蠶農戶戶均年增收達15000元以上。

抓全鏈條發展有“道”

“有蠶繭收儲中心提前幫我們做工藝測驗,幫了大忙了,今后採購蠶繭按需下單就行。”河池市一家繅絲企業負責人說,以前採購蠶繭就跟“開盲盒”一樣,回廠了才能測驗確定蠶繭質量,一旦工藝指標與其他批次不同,還得反復調試機器,費時又費力。

今年5月起,農投時宜公司陸續在百色、河池等地建設蠶繭收儲中心、繭絲集散交易中心,通過將分選、工藝實驗等流程前置,為下游繅絲企業提供精確的工藝指標和質量評判,著力解決傳統桑蠶交易市場雜亂、銜接不順暢等問題,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與此同時,積極探索桑枝、蠶沙綜合開發利用,開發桑葉茶、桑果酒、桑果干、桑果汁等系列產品,形成了“葉養蠶”“枝作菌”“渣作肥”的產業鏈深度開發模式。

橫向拓展產業鏈,縱向延伸價值鏈。農投時宜公司還同廣西壯族自治區蠶業技術推廣站、河池學院、蘇州大學等科研院所攜手,開展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等。目前,公司擁有專利15項,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產業的核心價值持續提升,有力賦能產業集群發展。

一根桑蠶絲,一條致富路。從一片桑葉到“蠶桑+”,廣西農投集團緊盯薄弱環節多向發力,正循著構建蠶桑全產業鏈的路徑,努力鋪就種桑養蠶新“絲路”,實現“一桑一蠶富裕一方百姓”的願景。

(責編:陳露露、龐冠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