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冽冽清渠水 澆灌稻花香

廣西桂中治旱工程實現不間斷通水

2023年06月29日10:0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大灣干渠新村明渠灌溉水田。蘇倩情攝

大灣干渠新村明渠灌溉水田。蘇倩情攝

6月以來,持續的高溫使不少地方出現了干旱,影響了農業生產。而在桂中治旱工程灌區的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樂英村,情況有所不同,“往年種田用水主要靠下雨,今年(工程)通水后,可以隨時引水到田裡灌溉。”村民覃梅開說。

今年初,桂中治旱工程實現了干渠不間斷通水,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大保障。當前,來賓市正統籌推進工程的后續管理運行工作,謀劃保障糧食安全與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把工程建設好、維護好、運營好、利用好,充分發揮民生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干渠通水后,需要挖掘和疏通毛渠,才能引水到農田。修建毛渠成了目前桂中治旱工程的主要工作,各地正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力度推進毛渠及后續工程的落實。

桂中治旱工程南北干渠分水閘。覃麗玲攝

桂中治旱工程南北干渠分水閘。覃麗玲攝

桂中糧倉生機盎然

  冽冽清渠門前過,瓜果飄香苑后美。近日,民眾沿著灌區渠道騎行,可以看到綠油油的水稻充滿生機、田間禾花魚在暢游、果蔬蓬勃生長。灌溉條件的改善,使現代農業產業得到發展。

  水源的補充,使部分干涸的水庫重獲生機,一些親水觀光平台正在搭建中。

桂中治旱工程是國務院部署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總投資56.85億元。工程涉及來賓市忻城縣、合山市、興賓區和南寧市賓陽縣共25個鄉鎮228個行政村的供水保障能力,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128萬畝,可為灌區內農村及城鎮近150萬人提供水源。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桂中治旱工程將改寫桂中大部分地區易受旱情影響的局面,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推動“桂中旱區”變“桂中糧倉”。

桂中治旱工程北干渠上雷泵站出口灌溉水田。覃麗玲攝

桂中治旱工程北干渠上雷泵站出口灌溉水田。覃麗玲攝

積極發揮調水作用

在合山市嶺南鎮溯河村,一條寬大的水渠裡,河水正在流淌,這是桂中治旱工程(合山段)的明渠。“往年春耕缺水都得接自來水灌溉才能耙田。現在水渠一直有水,需要用水時直接從渠裡抽,喝足水的稻子長得很好!”村民蒙夢婷種了1畝田,地裡的水稻已經抽穗。

持續的供水能保証農田灌溉,及時的調水同樣重要。

在嶺南鎮石村水稻片區,禾苗隨風起舞。“多虧桂中治旱工程,不然今年我們的水稻可長不了那麼好!”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盤宏斌說。

石村位於合山市主灌渠的上游,往年為了保証下游河裡鎮的供水,主水渠需要連續抽水7天。第7天時,石村的水稻正處於不需要水的施肥期,可抽水不能停,造成主水渠水流不時漫出,部分禾苗可能被淹,影響收成。桂中治旱工程通水后,供水量得到大幅提升,連續抽水從7天縮短到3天左右。上下游用水時差不大,石村禾苗被淹的情況成為歷史。

今年以來,合山工程灌區多地以充分利用和發揮桂中治旱工程的綜合效益為中心,一手抓加快實施田間工程,保障糧食安全,促農業生產﹔一手抓水源保障,加強現有河、庫、泵站等水利工程與桂中治旱主干渠的銜接和聯通,努力實現“桂中治旱+糧食安全產業發展”和“桂中治旱+河渠湖庫聯通”的疊加效應。

桂中治旱工程貫穿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蘇倩情攝

桂中治旱工程貫穿來賓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蘇倩情攝

促進更多產業發展

“聽說桂中治旱工程實現不間斷供水,我們要研究一下公司是否具備引水條件,爭取早日解決供水問題。”興賓區五山鎮馬則村的廣西五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擴茂說,該公司流轉了2400畝土地,從2018年起開展稻漁綜合生態種養。多年經營的經驗顯示,降水充足的年份,畝產值約1萬元﹔一旦干旱,畝產值僅1500元。

稻田養魚魚養稻,穩糧促漁且增效。楊擴茂憧憬著,引來源頭活水后,公司的農田裡,春秋時節稻飄香,冬閑時小龍蝦在田裡茁壯成長,產生的肥料供來年水稻吸收,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水源的保障,為更多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想象空間。

“今年的旱情來勢洶洶,連三利湖的水位都大幅下降了。我們正在尋找穩定的水源引水入湖。”興賓區農投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計劃以三利湖濕地公園和周邊村屯污水和環境治理為載體,通過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打造“三利湖周邊輕文旅項目+三利湖周邊生產種養”等新業態。

告別缺水后的三利湖濕地公園,一年四季都將是山美、水美、生態美的畫卷。

在桂中治旱工程建設過程中,來賓市統籌農業、工業和城鎮居民用水,以項目化推進灌區水資源綜合利用,通過大力實施設施農業、果蔬產業、耕地標准化建設提升等“九大工程”,帶動總投資218.8億元,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值200億元。以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推動鄉村振興。(李晟、覃麗麗、李立群)

(責編:陳燕、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