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龍淵村:鄉村振興讓生活美起來了

昔日的廣西靈山縣龍淵村,路難走,水難通,環境臟亂差,產業發展相對落后﹔如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裡的路修好了,水有了,環境干淨整潔了,幼兒園建好了,產業活起來了,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越來越紅火。
多年來,把環山的泥土路修建為水泥硬化路是村民們最大的願望。為了解決路難走問題,靈山縣稅務局駐村工作隊與靈山縣交通局、財政局、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積極對接協調,完善各類申報資料,推動環山水泥硬化路修建完成。
“以前每到下雨天,這條路就非常泥濘,還有很多水坑,走在路上鞋底都是泥,很容易滑倒,對老人和小孩來說更是不安全,如今這條路修好了,出行方便又安全,稅務局的駐村工作隊工作做得給力啊!”村民梁紅升高興地說。
路好走了,產業的發展也不能落下。農田灌溉用水是困擾龍淵村多年的難題,100多畝農田缺水、失水現象嚴重,收成靠天吃飯。村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多次與管理人員現場勘測檢查,想盡方法爭取到了2900米的農田水利灌溉三面光項目落地。
“ 水有了,我們種植黃瓜的品質和產量雙雙提高,也不愁銷路了!”種植戶何明啟開心地說。為確保村民的種植銷路好,增收路子寬,村委支部實行了“黨支部示范引領+村民合作社帶動+龍頭企業兜底保障+農戶種植”的一條龍產銷模式,還通過“一村一策、一屯一計、一戶一方”措施,鼓勵家裡有土地的脫貧戶以生態種植為重點,通過實施示范帶動,重點扶持一批種植專業戶,引領村民發展生態種植業,群眾收入增加了,村裡生態更好了。
推進鄉村振興,教育也是頭等大事。一直以來,龍淵村沒有自己的幼兒園,適齡幼兒上學要到浦北縣三合鎮,路途遙遠、接送不便,家長總是牽挂在心。靈山縣稅務局駐村隊經摸排了解后提出,要讓龍淵村的孩子們不僅“有園入”,還能“入好園”。為此,駐村工作隊盤活農村集體閑置資源推進村裡的幼兒園建設,同時尋找優秀教師團隊到村裡應租辦園。最終,“龍淵鑫和幼兒園”順利開辦,解決了龍淵村適齡兒童上學問題,也為村集體帶來了每年約1萬元的收入。
“如今,在村委開設了幼兒園,從家裡到幼兒園就幾分鐘的路程,非常方便,老人在家也可順便幫忙接送,太好了,這真是我們村的一件大喜事。”一位正在接送孩子的家長開心地說著。交通便利了,幼兒園有了,種植產業蒸蒸日上,村民的幸福指數更高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