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鄉村振興 稅務初心不改

2016年6月,梧州市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被當地政府確定為國家稅務總局長洲區稅務局定點幫扶村。七年來,兩任稅局駐村第一書記、十二名幫扶黨員,從精准扶貧到鄉村振興,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贏得民心,用使命為民辦事,通過“稅”力量書寫了鄉村振興新作業,使三貴村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美麗畫卷。
稅惠賦能點亮“希望田野”
三貴村股份經濟聯合社以種養殖業為主,每年累計帶動村鎮村民就業220人,人均年收入4萬多元。
合作社負責人粟慶華說:“稅務駐村隊員經常上門為我們送政策、送輔導,幫助我們理順涉稅業務和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每年享受減免各項稅費3萬多元。減免的金額助力合作社繼續發展。”
在銷售雞鴨出現困難時,幫扶隊員們想農民所想,第一時間與村干部商量措施,通過電話、微信多方聯系客商,發布家禽圖像、視頻等方式,幫助解決銷路問題。為助力三貴村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幫扶隊員們面對面宣傳和指導企業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同時,通過加大跟進服務力度,有效為企業提供納稅服務,切實解決辦稅繳費問題,確保各項稅費優惠直達快享、落地落實。
擔責在肩鋪出“連心之路”
三貴村鳳田組的油茶種植基地是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但因山高路陡,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特別是生產道路依然是土路,坑窪不平,一遇雨天泥濘不堪,村民生產出行非常困難。駐村第一書記蔣睿睿深知道路年久失修已成為村民致富路上的“絆腳石”,為此他積極申請了5萬元鄉村振興工作經費和5萬元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經費,投入這條生產道路硬化中,修出了一條200多米的水泥路,為村民提供方便。“這條泥路下雨的時候,坑坑窪窪的一點沒法走,外面農資產品進不來,秋收時我們種植的油茶也運不出去,蔣書記把這條路給鋪好,以后就方便多了。”村民劉志山臉上洋溢著笑容。
七年來駐村隊員為三貴村引進專項資金400萬元,助力架設橋梁2條,鋪設道路6條,5000多米的山路連接了村民的心。
長洲區稅務局駐三貴村第一書記陳聰說:“為村民辦實事、解難事,隻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將最大限度發揮駐村第一書記的帶頭作用,帶領三貴村村民探索致富道路,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小事常事都是“村民大事”
為促進鄉村振興,幫扶隊員們動員村民積極利用村裡的山楂果養蜂,村委6座養蜂大箱,注入資金20萬元,讓每家每戶每年都有紅利分成。村民越來越富裕,日子過得會更紅火。去年冬季幫扶隊員們為村民梁桂蘭賣出去冬蜜170瓶,使梁桂蘭收入8500多元。
“稅務黨員賣蜂蜜是純義務的,又不掙一分錢,客戶要一瓶他們就送一趟,要兩瓶也跑一趟。為了我們村民的事勞心費力,幫了大忙。”梁桂蘭滿懷感激地說。
“蜂蜜的銷路拓寬了,甜到了村民的心裡。這樣既能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拓寬村裡的銷售渠道,也為下一步建設鄉村旅游奠定基礎,真是一舉多得。”說起下一步鄉村發展,陳聰信心滿滿。
七年時間從脫貧攻堅的“專業戶”,再到美麗鄉村的“建設者”。稅務幫扶隊員們用兢兢業業的堅守書寫了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用默默無私的奉獻擦亮了心中神聖的黨徽和稅徽。(葉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