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桂林: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游客旅途

2022年09月19日16:16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靈渠的開鑿,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一統,加強了中原與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交流,拉近中原各民族與嶺南各民族的交流,為促進中華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開辟了新渠道。”這個秋天,到廣西桂林市興安縣靈渠博物院旅游,可以聽到講解員如是解說,一路長知識,還增進對廣西各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這樣的旅游講解新畫風,是桂林市近年來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一個生動縮影。

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靈渠。興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9月正式開放運營的靈渠博物院,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導游講解,成為“桂林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並獲評“第四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開館至今,共接待全國及世界各地游客60余萬人次。“解說詞融入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知識,讓廣大游客游覽之余,切身感受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華歷史在廣西的時空印記,比原來更受歡迎。”該館解說員介紹。

不止靈渠博物院的講解詞,整個靈渠公園的旅游硬件、軟件設施,都融入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讓游客看到、聽到、感受到廣西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在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中的社會基礎、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

據悉,像靈渠博物院這樣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景區景點規劃和建設、導游解說詞等的做法,在印象劉三姐、象山景區、虞山公園、劉三姐大觀園、漓江游船、七星公園等桂林市主要景區景點都有運用,深受游客歡迎。

“‘山同脈、水同源、歌連心’,當地的人民群眾都喜歡把她說成是家鄉的人,所以,劉三姐是壯族的歌仙,也是瑤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的歌仙,成為中華民族以歌代言的杰出代表,成為歌唱民族團結的最美‘代言人’。”在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傳說故事廳,看著琳琅滿目的歷代文獻、典籍,游客們會聽到導游娓娓道來關於民間傳說劉三姐的來源、民族、故事的新闡述。

“這也是廣西享譽世界的‘劉三姐文化現象’,這也是中華民族融合團結的獨特現象,充分彰顯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現象廳,講解員在介紹劉三姐文化的熱潮現象與藝術變革時如是說。

游覽一趟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不僅看見《劉三姐》彩調劇、歌劇、電影和實景演出等藝術形式與作品,聆聽廣西本土各民族歌謠,飽覽來自生活在“劉三姐文化圈”的壯、漢、苗、瑤、侗、毛南、仫佬等多民族的服飾樣態,參與《印象·劉三姐》實景演出中的經典章節,通過講解員娓娓道來相關歷史文化知識,縱使進館前對廣西陌生的游客,一出來,對廣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樣態歷史文化都會有很深的印象。

劉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館。謝中國攝

據悉,為了增強旅游業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作用,桂林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關於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的決策部署,創新推出“旅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模式,賦予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使旅游業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成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動力,成為增進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的重要載體。

“我們就是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說到游客心裡去。”桂林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蔣育亮進一步介紹說,今年以來,桂林先后多次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到景區景點調研,研究提出“旅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措施。組織修改提升景區景點介紹詞和導游講解詞,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其中,並加強對講解員、導游等旅游從業人員的專題培訓。推動打造一批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民族團結進步價值理念的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吸引更多游客到桂林旅游。堅持典型示范、創新引領,聚焦景區、鄉村,推動創建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區和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突出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義等。截至目前,全市98家A級以上景區都突出主線導向,加強規劃和建設,景區景點介紹、導游解說詞等都賦予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陸照德、龍懷益、陳鵬、吳明江)

(責編:吳明江、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