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民意窗” 架好“連心橋”
——鹿寨縣人大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寫實

近年來,鹿寨縣人大堅持與縣委同向,與政府同力,積極引導縣、鎮人大代表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上當好戰斗員,將人大代表鍛造成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興村富民的人大贊歌。
近日,在鹿寨縣寨沙鎮龍江村永盛屯漫水路段路面抬高工程現場看到,工人正利用晴好天氣手腳麻利地在捆扎鋼筋,搶抓工程進度。據了解,該路段作為永盛屯群眾出村進城的唯一通道,因地勢低窪,每到汛期路面經常被淹沒,群眾出行安全成了大問題。龍江村人大代表聯絡站收到群眾發饋后將問題反映給寨沙鎮人大,該意見得以很快落實。4月上旬,該路段路面抬高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預計5月底可以完工,項目建成后,將惠及該屯108戶409名群眾,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題。作為意見的提議者之一,現年86歲、有著52年黨齡的退役老兵林石球看著意見得以落實,心裡充滿了感激。林石球說:“以前漲大水的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過河的,現在政府出資把路面抬高起來了,大家平時趕圩、小孩子讀書、我們老人家出門走走都很方便了。”
寨沙鎮人大通過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陸續落實了龍江村永盛屯漫水路段路面抬高工程以及小廣場修復、河堤護坡除險加固等民生工程,讓人大代表聯絡站真正成為了促進代表履職、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鹿寨縣人大代表、龍江村黨總支部書記韋世平說:“我們龍江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固定每月15日是群眾接待日,今年以來共接待群眾收集意見建議是4件,目前已經落實了2件,正在落實的2件分別是永盛屯的漫水橋和新水廠的道路擴寬項目。”
同時,寨沙鎮人大還根據各村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在強化產業上做文章,在增收致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好人大代表示范引領作用,當好產業發展的示范員。“寨沙頭菜”是寨沙鎮四大特產之一,該鎮九敢村作為寨沙頭菜核心種植區域,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有頭菜。此外,九敢村仁裡屯頭菜手工制作技藝也於2018年被納入柳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縣人大代表、九敢村民委副主任的鄧國泰,深刻認識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壯大頭菜產業勢在必行。多年來他專心致志發展頭菜種植,通過引進企業和成立村民合作社的方式引導群眾發展頭菜產業。目前,九敢村頭菜種植面積500多畝,每年可產干頭菜50萬斤。鄧國泰說:“我們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戶規范化發展頭菜產業,提供種、產、銷一條龍服務,讓群眾增收的同時,預計帶動村集體經濟年收入20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作為縣人大代表,鄧國泰積極向上級反映修建寨沙頭菜文化展廳及頭菜晾晒窖藏基地的意見建議並得以採用。目前,該基地目前已經完成20%工程量,預計7月1日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將進一步擦亮“寨沙頭菜”品牌,助力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鹿寨縣寨沙鎮人大主席覃瑞鋒說:“我們組織人大代表圍繞寨沙頭菜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及村屯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開展調研,及時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為各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改善人居環境等工作提供新思路,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促進全鎮各項事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人大力量。”
寨沙鎮人大多渠道挖掘人大力量,切實為民辦實事好事,為鄉村振興賦予了新動能,是鹿寨縣人大工作的縮影。近年來,鹿寨縣人大始終堅持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上下功夫,在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通過持續推進履職平台規范化建設、創新“星級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模式、強化人大監督工作實效等方式,使得人大職能延伸到各村屯社區,覆蓋到每一位群眾,讓代表與群眾聯系愈發緊密,反映民意更加順暢有效。據統計,2021年交付縣人民政府辦理的70件代表建議,已經解決或基本解決的有28件,佔總數的40%,較上年提高4.8%﹔2021年閉會期間,通過代表聯絡站提出的各層級代表建議數150余條,較上一年度增長近5倍。
鹿寨縣人大常委會選舉聯絡工委主任蘭瓊說:“下一步,我們將強化學習培訓,提升代表依法履職能力﹔同時,持續打造星級代表聯絡站工作品牌,全面推進代表履職平台活動的常態化、規范化﹔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強化代表建議篩選優化、分類審查、跟蹤督辦,提升建議辦理質量﹔組織全體代表在人大會上對建議辦理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作為績效考評依據,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助力鄉村振興。”(梁秋萍、歐翎)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