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三倍多,用水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盼了多年的活動場所建成並投入使用……
徐霜玲:真抓實干交出靚麗成績單
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3倍﹔三面光水渠讓全村1200畝農田用水難問題獲得解決﹔幾十年的活動場所夢今朝圓……這是廣西岑溪市三堡鎮新安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徐霜玲上任以來的成績單。
新安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村,村民收入來源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落后。2017年,“80后”徐霜玲當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后,帶領班子成員,真抓實干,一步步改變村庄的落后面貌。
打好組合拳,讓村集體錢袋子鼓起來
徐霜玲深知,隻有村集體經濟增收,才能為村民辦更多實事好事。她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制定了村集體經濟增收計劃,並逐一實施。
村裡對外出租的水電站設備已經陳舊,經濟效益差,村集體所得的租金也少。2017年下半年,村裡更換水電站的部分設備,並進行技術改造,重新發包,年租金提高了一倍多。由於歷史的原因,村集體山場的租金比較低。徐霜玲經過多方努力和協商,最終使承包方同意適當提高租金。
發展產業是提高集體經濟收入的重要措施,2021年下半年,徐霜玲充分利用本村自然資源的優勢,引進桶裝水項目,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
隨著一項項增收計劃的實施,新安村村集體錢袋子越來越鼓。截至2021年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56萬元,比4年前增加了三倍多,成為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最多的村庄之一。
完善基礎設施,解決農田灌溉難問題
“我家種了6畝水田,以前水渠滲漏嚴重,水渠的水通過甚少,農耕時節常常三更半夜等水、搶水。現在水渠修好了,不用再搶水爭水了,晚上睡覺安心。”新安村村民秦金堅說。
新安村有1700畝水田,水渠年久失修,導水效果很差,每年到了農耕時節,村民們就會因為用不上水而頭疼,吵架也時有發生。
2020年,徐霜玲多次召開會議討論,決定從村集體經濟中拿出17萬元作為抗旱資金專用款,每畝獲得了100元的抗旱資金補助。同時,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對村裡4000多米的灌溉水渠進行整修和硬化,解決了農田灌溉用水難問題。全村23個生產組850多家農戶受益,因農田灌溉用水而爭吵打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建設活動場,村民健身有去處
新安村原來一直沒有大型活動場所,村裡想搞大一點的文化活動都沒有地方。上任后不久,徐霜玲將新建活動場所提上了村“兩委”的議事日程。
2018年上半年,徐霜玲和班子成員多次深入相關農戶家庭,說服他們讓出部分晒谷場地,解決了建活動場所的土地問題。隨后,採取村集體支持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辦法,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當年下半年,總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設有舞台、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的露天活動場建成並投入使用。
“有了這個活動場所,村裡老人們跳舞、健身,再也不愁沒地方了。”一位70多歲的村民高興地說。(覃波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