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科教文衛

堅守立德樹人初心 擔當教書育人使命

——記“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廣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基礎課程教師團隊

2022年03月01日10:1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公布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廣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基礎課程教師團隊入選。團隊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積極探索高校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協同育人路徑,以教促學,教研相長,志智雙培,魚漁兼授,實施“培根鑄魂”工程,傳承醫脈文化賡續師承精神,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創新,以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及學生成才營就良好的氛圍,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優秀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

——題記

中西並重學澤豐,薪火傳承育后人。

由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廣西特聘專家林江教授領銜的廣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基礎課程教師團隊,始終以立德樹人為初心使命,以中西醫學傳承創新為實踐探索,悉心教學潛心研究,努力踐行中西醫“產教學研”四位一體創新模式,教書育人及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產生了以國醫大師班秀文、全國優秀教師陳廷禧、劉燕平等為代表的一批名家名師,形成了老中青傳幫帶協同梯隊機制和育人模式,一批骨干教師獲得國家及自治區級表彰,在創新探索實踐中彰顯新時代育人正能量。

以教促學 立德樹人

該團隊積極探索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協同育人路徑,以教促學,立德樹人,實施“培根鑄魂”工程,創設“醫學春秋”品牌,團隊教授均為本科生上課,積極探索全方位育人創新模式:做好本土紅色文化的價值轉化,開展黨史講堂,尋訪紅色地標,紅色觀影等以啟智潤心﹔傳承中醫藥文化,經典誦讀領航,以早讀晚讀、講授醫史經典故事,設置假期作業等形式加強中醫經典傳授﹔學風建設抓兩頭:一是“樹標杆”,獎勵“學科明星”“零補考班級”“學霸宿舍”,二是“扶后進”,設立“進步獎”、建立幫扶制度、遴選教師“結對共進”精准幫扶后進生,起到較好的“培根鑄魂”效果。近兩年,學生學習成績進步率86.5%,補考2門以上課程的學生大幅度下降﹔持續進行“醫學春秋”品牌中西醫系列講座與競賽,每年開展10場以上大規模高水平專業講座,常態化舉辦中醫診斷技能大賽,生理學、解剖學學科大賽。“醫學春秋”學風建設活動多次獲自治區級以上表彰,榮獲“全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廣西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廣西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近幾年,團隊成員指導學生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等多項獎勵,其中自治區級以上17項,自治區級21項,校級36項。2018年,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30支代表隊參賽的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總決賽中,蔣筱教授為主指導的廣西代表隊,以總分第一的成績勇奪全國總冠軍。

志智雙培 魚漁兼授

廣西中醫藥大學中西醫基礎課程教師團隊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教育教學理念先進,志智雙培,魚漁兼授,及時將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中。多項教研、教改成果獲得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及教學專項獎,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核心示范課程師資研修班和教學比賽”中,中醫基礎理論等四門課程獲第一名。2016-2020年30項教學成果獲獎,其中自治區級以上20項,校級10項﹔2016-2020年承擔各級教學改革課題百余項,其中自治區級22項(重點5項,一般17項)﹔趙鐵建教授主編的《中西醫結合生理學》在全國中醫藥高校及部分西醫院校廣泛使用,再版並重印13次,累計幾十萬冊,在學界產生較廣泛影響。

團隊以雙創競賽及項目指導為抓手,注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師生常態化地到隆安縣聯伍村、社區、學校、福利院開展義診服務和中醫藥文化宣教,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育英才。2016年至2020年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283項,其中國家級90項,省級131項,校級62項﹔大學生科研訓練課題,2016年至2017年共立項25項﹔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課題立項,2016年至2018年,共立項79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016年至2018年共獲獎17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9項。團隊成員獲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優秀輔導員”稱號3人次,廣西高校“優秀輔導員”2人次,廣西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1人。

心有大我 科教扶疆

團隊負責人林江教授為廣西特聘專家,致力於邊疆地區醫學育人事業。多年來,她帶領團隊成員攻克種種難關,開展北部灣醫藥資源的挖掘、整理及研發工作,為邊疆海洋資源的醫藥研發貢獻了諸多力量。目前團隊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部委重大建設項目的研發任務3項,省級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9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出色完成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廣西試點——廣西海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獲14項科技獎勵,其中廣西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廣西重要技術標准獎1項﹔廣西社科三等獎1項﹔全國性行業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在海洋中藥研發及廣西高發傳染病中西醫結合防控、救治等社會服務方面研發了制劑、搭建了平台、制訂“海水藥用無核珍珠”廣西地方標准,由政府發布實施,推廣應用,業績顯著,獲“廣西重要技術標准”。團隊成員弘揚敬佑生命、大愛無疆的從醫精神,積極參與貧困地區公益救助活動。經過長期的實踐錘煉,團隊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前景。

弦歌不輟 持續發展

團隊既有學驗俱豐的老教授,也有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團隊傳幫帶機制健全,使青年教師教學及科研能力提升較快,多人進入自治區教育廳骨干教師培養工程,一批年輕教師晉升高級職稱。作為團隊負責人,林江教授謙虛謹慎,治學嚴謹,待人謙和,善於把握教育規律,指導多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深受學生好評,在團隊建設中發揮凝心聚力的帶頭作用。團隊成員嚴格執行青年教師導師制,注重相互學習協作,秉承傳統中醫藥理論指導,融合多學科發展優勢,共同致力廣西醫藥資源研發和醫學人才培養。

團隊始終以黃大年同志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為標杆,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聖使命,立足少數民族地區醫學事業現實需要,積極做好教書育人與科研創新工作,不斷推動中西醫人才培育建設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助力“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黃燕)

(責編:張芳、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