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小小鵪鶉鳥 致富新法寶

2021年12月14日15:5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灰裡灰氣”的鵪鶉和鵪鶉蛋。
“灰裡灰氣”的鵪鶉和鵪鶉蛋。

鹿寨縣黃冕鎮六脈村於杯屯青年小伙余榮多次求職無果后,便毅然決然背起行囊,走上了返鄉創業的道路,並憑借一股闖勁和韌勁,讓“灰裡灰氣”的鵪鶉成為了他創業增收的“新法寶”,帶領周邊村民走上了一條增收致富的道路。

12月9日,在余榮的鵪鶉養殖場,隻見一個超長的藍色廠房隱藏在山野間,走進養殖場內,一排排養殖籠裡擠滿了灰色的鵪鶉,或覓食或嬉戲,看到有人靠近,“小家伙”們便歡快的發出“啾啾”聲,而一旁籠架上,拇指大小的橢圓形鵪鶉蛋,整齊地擺放在待撿欄裡,養殖戶余榮正忙著給大家介紹他的這些“小家伙”。

余榮今年33歲,2020年之前一直在深圳打工,受疫情影響,原來上班的工廠倒閉,被迫重新找工作的他經歷多次求職被拒后,便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經多次外出考察學習,余榮瞄准了渾身是“寶”的鵪鶉。他了解到養殖鵪鶉投資少、見效快,鵪鶉從雛苗到生蛋一般隻需要養殖40到50天時間就可以,而且鵪鶉能下蛋,市場上對鵪鶉蛋的需求也較高,加上鵪鶉肉又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品,鵪鶉糞便又是果樹上等肥料,效益十分可觀,所以他便毅然決然地回到六脈村於杯屯發展鵪鶉養殖產業。據余榮介紹,他的養殖場是去年12月正式投產養殖的,而且從喂食、飲水到鳥糞處理,全部實行自動化養殖。目前,養殖場還有7萬隻產蛋鵪鶉,日均產蛋700多公斤。“我這個養殖基地每天產蛋量大概有700多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12塊錢計算,一年下來也有300多萬元,加上賣鵪鶉肉、鵪鶉糞便,一年下來總產值大概有500多萬元。”余榮開心地說。

余榮養殖場在加快發展的同時,還積極吸納周邊群眾就業。據了解,養殖場固定請有4個工人,等到雛鳥上籠、給鳥打疫苗、賣鵪鶉蛋等用工高峰期,還要臨時聘請20-30個工人。余林是養殖場的固定工人,2020年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送過快遞也跑過運輸。但自從養殖場建設以后,他就回到村裡發展,成為了這裡的技術員,每天給鵪鶉喂食、檢查養殖場溫度、濕度等,收入增加的同時工作還輕鬆了不少。“我是養殖場的技術員,平時主要負責撿蛋、喂食、偶爾還送貨,一個月有三千多塊錢,增加了收入。”鵪鶉養殖場技術員余林滿意地說。

經過一年的實踐,現在的余榮已經成了鵪鶉養殖的行家裡手,他探索出了集鵪鶉種苗、籠具、飼料、技術、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鏈,小小的鵪鶉成為了他致富的“大產業”,他對鵪鶉養殖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接下來,我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同時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引導更多村民加入到鵪鶉養殖行業,帶動更錯村民增收致富。”余榮信心滿滿地說。

梁秋萍、顏凱 攝影報道

(責編:陳露露、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