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右江區陽圩鎮六豐村:脫貧奔小康路上的華麗蛻變

2021年11月15日10:1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整齊漂亮的六豐新貌。
整齊漂亮的六豐新貌。

近日,百色市右江區六豐村穿著“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字樣衣服的人群格外引人注目。原來,2021年10月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百色水利樞紐開工建設20周年,國內20余家媒體組成採訪團,到水庫移民重點村——陽圩鎮六豐村,就移民村的新生活開展專題採訪報道。

六豐村屬庫區移民村,2001年六豐村群眾響應國家建設水利樞紐號召,離開世代生活的土地。水庫蓄水成功后,村裡大量農田肥地被淹,該村依托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網箱養殖,僅此一項群眾人均每年可獲得5000元以上的收入,是當時村裡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但是,隨著高密度的網箱“瘋長”以及飼料的大量投入,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2018年,為了保護和改善轄區水域生態環境,六豐村從大局出發,帶頭拆除水庫網箱養魚,誓要還碧水“顏值”。

網箱拆了,產業沒了,怎麼辦?面對這一困境,六豐村黨支部知“困”而后生,積極轉變思想謀出路,幫助農民群眾快速找到增收致富的新路徑,讓小漁村舊貌換新顏。2021年2月,六豐村黨支部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產業從“靠水而生”到“向山而行”

“得知庫區網箱養魚即將被拆除消息后,我們村干部第一時間分片到各屯召開座談會,了解群眾下一步發展意願和想法,集思廣益尋找新出路。”六豐村黨支部書記宋玉軍說。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六豐村不等不靠,結合實際調整產業結構,帶領群眾從“水裡”向“山上”進行轉型,快速確立“黨建驅動、基礎推動、產業帶動、扶智促動”產業發展思路,著力構建短、中、長期相結合的特色產業布局,形成了“芒果+山茶油+豬+柑橘”的“3+1”特色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全村共發展芒果種植7600畝,油茶1600畝、柑橘500畝,生豬存欄超1000頭。

為推動芒果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轉變,六豐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電商”的發展模式,創建了500畝芒果示范基地,帶領農戶科學種植優質芒果,並引進20余名農業技術專家對種植戶進行一對一指導,為群眾提供產、供、銷一站式服務。僅芒果種植一項,每年可實現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產業的重塑,給六豐村帶來了新的曙光和希望。2018年網箱拆除當年,六豐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仍比上一年提高7%﹔到2020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高達2.6萬元。

集體經濟從“后進薄弱”到“提速換擋”

“過去靠網箱養魚,我們村集體經濟每年都在10萬元以上。網箱拆除以后,集體經濟排名在右江區從名列前茅一下子變成了倒數。”六豐村委副主任農彩丹無比心痛地說。

對此,六豐村“兩委”也是卯足了勁,立志要把失去的“名分”給找回來。村“兩委”立足盛產芒果的區位優勢,決定通過發展電商銷售六豐村的農產品來拓寬集體經濟收入。2018年,六豐村開發了右江區第一個村級電商平台“六豐拾貝生態農業”微店,當年就實現芒果銷售額21萬元,淨利潤達3.2萬元,為集體經濟帶來了“第一桶金”。2019年,由六豐村黨支部牽頭,聯合陽圩鎮18個村黨支部成立了右江區第一個鎮級電商服務站—“陽圩電商服務站”,共同發展電商業務,成為集體經濟“生力軍”。2020年,依托電商服務站,與區委黨校合作打造了右江區第一個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當年就接待各類黨員培訓班6場次,為集體經濟實現增收2.6萬元,成為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六豐村僅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在發展集體經濟上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2020年全村集體經濟淨收入高達43.38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集體經濟強,六豐村村民合作社也被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示范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榮譽稱號。

鄉風民風從“粗放無序”到“文明有序”

六豐村根據鄉村治理的新要求、新任務,及時將倡導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有關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大力實施“一組兩會”和“一約四會”鄉村治理制度,動員群眾開展村屯“三清三拆”,實施生活垃圾集中清運,倡導紅白喜事簡辦,村容村貌、群眾精神面貌煥新一新。近年來,六豐村先后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村、衛生村、生態村。

“現在出門忘記取鑰匙也沒有關系,就算插在門上一天也不擔心,可以說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村民冉進正說。

同時,該村從傳統孝道文化入手,著重推進“鄰裡和諧”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文明家庭”“最美六豐人”評選,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鄉村治理“六豐模式”,全村文明村屯、文明家庭創建率達到90%以上。以六豐屯為示范點,開展“家訓家風”主題創建,利用節慶開展形式多樣的山歌、游園、比賽、志願服務等活動,在全村營造了和諧鄰裡、守望相助的濃厚氛圍。

“站在新的起點上,六豐村將以鄉村振興為新的起點,繼續勇往直前,從富裕走向富強,創造更加美好的新六豐。”對六豐村未來的發展,村黨支部書記宋玉軍充滿信心和力量。

黃清孝、黃談誠、王遷 攝影報道

(責編:陳露露、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