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桂協作以"三抓三聯三融"舉措 助推忻城產業振興

“十四五”開啟新一輪粵桂協作新征程,忻城縣以“起步就要提速,開局就要爭先”的要求,緊抓歷史機遇,接續脫貧攻堅協作以來的強勁舉措,因地制宜,創新引優,多措並舉,大力布局全域產業鏈新發展,助推產業振興。僅今年推進的桑蠶繭絲綢、肉牛冷鏈加工、陸基養魚三大產業項目就引導投資超過13.466億元,輻射帶動41個村(社區)21000余戶村民發展產業,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28億元。
以“三抓”強基固本,為產業落地扎根“筑巢”
忻城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產業要留得下穩得住就必須對症開方,強基固本。粵桂協作聚焦忻城產業發展短板弱項,通過抓資金支援、抓設施支持、抓技術支撐“三抓”舉措為產業“筑巢”,幫助產業落地扎根,為產業發展新階段新布局提供更大依托,更好保障。
抓資金支援,助推產業啟動起步。粵桂協作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布局產業,通過各級財政、鎮村結對、社會幫扶等方式不斷加大產業幫扶資金投入力度,先后籌集超過9400萬元,分別通過支援產業項目建設、構建產業發展平台、獎補農戶生產等形式,幫助產業輸血供氧,以幫扶資金為杠杆撬動產業發展。
抓設施支持,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針對當地產業基礎的薄弱環節,粵桂協作先后推進產業配套的道路、水利、生產車間、加工廠房、倉儲用房、牛羊養殖棚舍、水產科研樓等基礎設施和附屬設施,並幫助購置引進生產、加工、冷鏈運輸各環節先進設備,通過保障企業、合作社完善生產經營條件,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抓技術支撐,激發產業內生發展。粵桂協作通過“引進來+扶起來”的模式,以示范項目、示范基地為平台,在養殖、病害防治、冷鏈加工、產品研發技術等方面,通過對接科研機構、引進龍頭企業、與校企技術團隊合作實行技術幫帶和示范,為忻城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持續提高地區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如與河池校企技術團隊合作推廣的四齡蠶育養技術讓農戶養蠶成活率提高了20%以上,深圳同益新公司引進的全齡智能化工業飼料養蠶技術為桑蠶產業集約化發展提供支撐。
以“三聯”提質增效,為產業延伸拓展“連線”
忻城傳統產業結構單一、布局分散,產業要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加強協作聯結,強化各環節的有機銜接。粵桂協作緊扣“前端聚焦,中間協同,后端轉化”的工作思路,通過產業聯農、協作聯企、流通聯市的“三聯”舉措為產業“連線”,推進產業鏈延伸拓展,為產業發展新階段新發力提供更優服務,更強動能。
實行產業聯農,促進產供能力提升。為有效發揮傳統種養產業的群眾優勢,改變“散種散養”局面,鞏固拓展產業發展基礎,粵桂協作以帶農聯農為依托,健全惠農益農政策導向,強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供聯合機制,通過加強技術培訓、資金獎補、政策扶持和服務跟蹤等措施推動農戶高集中高標准發展種養,大大聚合農戶生產力,促進產供承載能力穩固提升。如粵桂協作項目忻城糯玉米冷鏈保鮮產業園,輻射縣內16萬畝糯玉米種植,將促進超過3000戶農戶穩定生產供應。
推進合作聯企,促進行業協同發展。為加強企業聯結,改變產業發展“各自為政”局面,粵桂協作在忻城糯玉米、桑蠶產業探索形成“平台公司+東部龍頭+本土企業”的縣域產業合作聯結模式,在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中投入幫扶資金發揮縣產投公司、農投公司的牽頭作用,突出東部引進龍頭企業示范作用,強化本土企業帶動作用,在產品開發、技術支撐、品牌聯建等問題加強合作,緊扣利益鏈、產業鏈,大力促進資源有效整合和產業協同發展。
強化流通聯市,促進消費賦能拉動。為強化地區供銷對接,有效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粵桂協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政府搭台,配套完善農副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組織東部供銷企業、出口企業與本土企業開展合作,加快產品市場准入標准認証,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多措並舉強化東西部市場流通聯結體系建設,有效對接大灣區市場,輻射國內外更廣闊市場。此外,針對地區農特產品,通過電商、展銷、推介活動等各種方式開展消費幫扶,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強化市場互聯互通,促進消費賦能拉動產業發展。
以“三融”創新驅動,為產業升級提轉“織網”
今年,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總要求,忻城縣部署產業發展站位更高起點,在全域內布局“大產業+”鄉村振興發展模式,通過融入黨建、融入園區、融入鄉村建設的“三融”舉措為產業“織網”,推動產業升級提轉,為產業發展新階段新突破提供更多活力,更廣空間。
融入黨建推動,為產業驅動注入活力。在粵桂協作產業發展項目推進過程中,注重突出黨建引領作用,把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培優育強特色優勢產業。今年通過吸納全縣相同產業的企業、合作社與鎮村黨組織聯合,按照產業分布建立“黨建聯盟”,把黨組織建在企業上,建在產業鏈上。依托“黨建聯盟”推動企業、合作社行業交流,強化農村黨員產業帶頭人培養,以及解決產業用地需求和用工保障等問題。如育肥牛行業就由39個村級黨組織和61個育肥牛專業合作社組建了“黨建產業聯盟”,通過黨建推動,為產業驅動發展注入持久活力。
融入園區發展,為產業提質拓展空間。為進一步推動忻城桑蠶、牛羊、水產等傳統產業邁向現代化集約化發展,銜接省區“一縣一園”和粵桂、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聯盟的發展布局,忻城縣借鑒廣東經驗大力整合東西部企業和縣內資源,通過重點打造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產業園、南方牛都全產業鏈項目、光大牧業澳湖肉羊全產業鏈項目、陸基集裝箱循環水生態養殖示范產業園,把傳統產業的發展深度融入到產業園區運營之中,以產業園區為平台,加強產業規劃、招商引資、項目融資、技術創新、品牌創建,深化拓展產業協作,推動產業提質擴容,努力打造忻城產業新高地。
融入鄉村建設,為產業振興開拓陣地。今年以來,忻城將鄉村建設作為推進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把產業發展有機融入鄉村的生態建設、文明建設和治理提升之中,根據鄉村建設的實際需求和資源稟賦,以產業協作項目建設、鄉村示范點打造、粵桂兩地鎮村結對幫扶為抓手,科學構建現代鄉村產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服務管理體系,推動鄉村產業標准化生產、科學化管理,大膽探索適合鄉村發展的現代產業模式,同心協力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文旅有機結合的鄉村特色產業新業態。
下一步,忻城縣將繼續強化粵桂產業協作,對特色產業和傳統產業加強布局,通過“組團式”結對幫扶,推動產業“抱團”發展,力爭通過3到5年的努力,打造3個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產業特色示范鄉村,建成年產10萬頭優質肉牛、20萬隻黑山羊、30萬隻澳湖羊和種植26萬畝桑園及年產6000萬米生絲、6000萬米絲綢面料的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約發展、智慧發展、綠色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粵桂協作工作隊)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