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鄉村振興路上的“追夢人”

——記忻城縣大塘鎮寨北村第一書記李賢軍

2021年07月20日09:5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忻城縣大塘鎮寨北村第一書記李賢軍在工作例會上講話。藍春青攝
忻城縣大塘鎮寨北村第一書記李賢軍在工作例會上講話。藍春青攝

“既然選擇駐村工作,就要牢記囑托,不辱使命,在實現鄉村振興路上努力奔跑,當好鄉村振興路上的‘追夢人’。”他是一名大學老師,為鄉村振興再次下鄉駐村,他就是廣西職業師范學院2021年派駐忻城縣大塘鎮寨北村第一書記李賢軍。

到村后第一件事

走家串戶摸底 了解村情民意

如何開展工作,該從哪頭抓起?這讓剛從南寧市下來的“第一書記”李賢軍有點犯難。冷靜下來,他想一切還得從頭開始,首先進行全面“摸底”,問需於民,方能施策於民。

村裡的干部群眾得知他是從大城市而來,對於會不會出現“挂名式”“走讀式”“漂浮式”幫扶,持有懷疑態度。為盡快了解村情民意,他深入田間地頭看產業發展、走訪農戶和群眾拉家常、幫助農戶申請產業獎補、制定“防返貧”精准作戰圖、開車接送群眾去打疫苗……大大小小的事,李賢軍都不厭其煩,逐漸改變了村民之前的想法。

“我們村的桑蠶產業規模比較大,有2200畝,但養蠶的技術欠缺,造成病虫多,成活率低。” 針對此種情況,李賢軍積極聯系廣西蠶業所和企業,創造機會讓村民走出去學習先進技術,提高養蠶成活率,增加群眾收入和信心。

抓干部隊伍建設

消隔閡明職責 凝聚干事力量

到村后,李賢軍主動找村干部了解情況,逐一與村委干部交心談心。“消隔閡、明職責、重規則”是他打出的第一個組合拳。針對新駐村工作隊員剛入村和村兩委干部有一些隔閡的問題,他利用工作之余把存在分歧的干部叫到一起,吐真言、露真心、聊真情,引導干部化解怨氣、消除隔閡,明確職責,制定制度。在每次工作例會、工作交流、私下接觸中,他強調最多的是干部團結齊心、辦事依規重則,以制度的“籠子”堵住情義的“口子”。

“亮身份、踐承諾、做表率”是打出的第二個組合拳。他以上黨課主題教育為契機,帶領黨員學在深處、做到實處,引導他們成為村裡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和參與者,把每一個人的力量積累起來,帶領他們親力親為,力所能及幫助村民做事情,堅持戰斗在工作前線。久而久之,一個有戰斗力、凝聚力的班子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起來了。

搞人居環境整治

結合三清三拆 扮靚美麗山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忻城縣通過持續開展2021年鄉村風貌提升示范點“三清三拆”環境整治活動,號召農村清垃圾、清塘溝、清亂堆亂放和拆除亂搭亂蓋、危舊房和違規廣告等,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打下基礎。大塘鎮寨北村結合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召集村兩委班子宣講“三清三拆”工作思路,帶領鄉親們一起進行人居環境整治,掃干淨、擺整齊、改習慣,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如今,村民們還自發聯合起來,清潔道路、改造屋舍、合理規劃家禽圈舍。據統計,兩個月共發動村民參與溝渠清理、垃圾清掃、牆面清潔等志願勞動累計210余人次,開展大大小小宣講活動20余次。另外,后盾單位還為寨北村捐贈太陽能路燈50個,方便了群眾出行。

全力打通致富路

發展鄉村產業 推動鄉村振興

如何發展鄉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一方面,李賢軍通過建立產業合作社,輻射帶動群眾增收。經過努力,寨北村已成功培育了2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其中,忻城縣大塘鎮銘裕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目前已養殖4萬多隻鵪鶉鳥,擁有社員19人,年帶動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忻城縣大塘鎮安達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養殖生豬2000多頭,年產值大約15萬元。下一步,村兩委將利用地理優勢,引進企業進村,籌建螺螄粉代工廠,提供穩定就業崗位,確保群眾持續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李賢軍通過出租村養殖場地、村委大院建設用地和出租村集體耙田機和收割機一年收入6萬元,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李賢軍還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邀請學校的教授、專家、學生到村子裡來開展活動,設計鄉村旅游規劃,打造寨北-寨南河道漂流景點,推進鄉村和農商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道雖邇,不行不至。短短兩個月,李賢軍已成功打入老百姓的陣營,用心用情參與到鄉村振興一線,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鄉村振興的美麗新畫卷正在徐徐打開。(藍春青 樊曉)

(責編:龐冠華、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