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縣:喚醒鄉愁記憶 打造留住鄉愁的美麗新農村

【查看原圖】
“紅色”文化彩牆。陽朔縣風貌辦供圖
“紅色”文化彩牆。陽朔縣風貌辦供圖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1年04月30日10:32

近年來,桂林市陽朔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緊緊圍繞“抓規劃,明確發展思路,留住‘鄉愁’之基﹔抓生態,保護青山綠水,留住‘鄉愁’之本﹔抓風貌,傳承民族文化,留住‘鄉愁’之魂﹔抓產業,推動轉型升級,留住‘鄉愁’之脈﹔抓治理,和睦鄉風民情,留住‘鄉愁’之源”的工作布局,在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中,努力把村庄建設成讓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新農村。

“門迎山水傳奇遠,樓覽古今流韻長。”走進金寶鄉門樓村村史館,小箱閣上擺放著煤油燈、鼎鍋、木面具、古風車、古窗等非常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整個村史館通過“一位古賢、門前古韻、千古人文、古趣天成、高古遺風、風貌絕古、樓古心赤”七個版塊及一大批當地民俗老物件,向世人展現了一幅壯美的門樓村歷史人文畫卷。

“以前家裡用的煤油燈,一直閑置也舍不得丟掉,現在捐給村史館,得空了還可以帶小孩子去看看,告訴他們以前生活的樣子。”門樓村村民吳康得說。

在鄉村建設當中,這些老物件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它們能夠一下子勾起人們的回憶。在當地黨委、政府的號召下,村干部組織帶領村民紛紛捐出具有歷史痕跡和時代烙印的老物件,共計 300余件,豐富了村史館展品。

據了解,門樓村以傳承鄉村鄉愁文化文明為出發點,突出“鄉土、鄉情、鄉愁”,堅持就地取材,將群眾閑置不用的“廢物”得以變成體現村民鄉愁的“寶貝”。還提煉挖掘了南宋末年莫姓“官人”典故,對現存建筑空間進行梳理、修復優化,結合鄉村振興內容,以“一門千古高風樓”為主題,打造了陽朔縣首家自然村村史館。

門樓村的各式牆繪上,文明禮儀、勤勞致富、民間傳說、鄉村記憶等元素紛紛“登”上了農村文化牆,以村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農家畫為主要內容,把整個村子裝扮得五彩斑斕,濃郁的文化氣息扑面而來。

文化牆繪、老物件陳列等既是一種景觀,更是一種對於歷史的見証,一種記憶中的鄉愁。把鄉土文化元素注入鄉村風貌改造,使得門樓村鄉村景觀的檔次和品位得到提升,確保了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在“魂”上有新發展,打造出村景如畫、留住鄉愁、舒適恬靜、令人向往的新農村。(蔡林珊)

分享到:
(責編:劉佳、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