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號聲聲迎貴賓,美酒杯杯敬親人,廣西百色凌雲縣玉洪瑤族鄉瑤寨常常響起長號委婉而豪壯的聲音,陶醉了從四海歸來的游子,讓拜訪的親朋好友盡情暢飲。
玉洪藍靛瑤長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刀耕火種的年代,當地藍靛瑤族群眾大多居住深山,為了驅趕野獸,瑤族群眾最初制作竹筒並不時在村口吹響,因為聲音小,后改為銅制長號。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至今,玉洪藍靛瑤長號現已成為婚慶、各種重大節日或重大活動迎賓、送客的方式。
近年來,玉洪瑤族鄉玉保、蓮燈、樂鳳、九江等村的藍靛瑤族的長號手們由最初自發重新組成一支20多人的民間長號文藝隊,到現在已發展到80多人,他們在自己的村寨中用長號聲來迎接賓客。隨著知名度的日漸提高,現在還走出山門,多次到百色、大新、崇左、樂業等地參加各種大型慶典活動,曾獲百色市委、市政府授予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典活動先進集體,凌雲縣茶文化旅游節活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如今,玉洪藍靛瑤長號已被評定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玉洪瑤族鄉人民政府千方百計籌集資金打造藍靛瑤長號,現已投入2萬元配齊長號文藝隊的設備, 在該鄉玉保村那妹屯建設一座文化博物館,並投入使用。博物館佔地面積200平方米,配有舞台、展覽廳、器材室、活動場所等,管內收藏有長號、二胡、嗩吶、琵琶、服裝等民間藝術品。據不完全統計,“玉洪長號”文藝隊先后到南京、上海世博會、珠海、深圳等一帶參加特色文化演出,把玉洪長號民族文化推向海內外。(牙宏威、李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