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林下經濟拓寬農民致富路

【查看原圖】
有機農夫鐘山基地員工在護理高效生態名貴中草藥。廖超文攝
有機農夫鐘山基地員工在護理高效生態名貴中草藥。廖超文攝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1年01月18日17:14

“天氣越來越寒冷,除了要及時整修牛舍、防寒保暖,還要備足青干草、青貯料等優質草料,保証飲水足夠,每天補喂精料,同時做好疫病防疫和驅虫工作,才能確保母牛安全越冬。”連日來,賀州市鐘山縣兩安瑤族鄉沙坪村委大桶山自然村致富能人鄧光亮忙著給村裡的十幾戶養牛戶傳授母牛安全越冬技術。

兩安瑤族鄉森林資源豐富,山多田地少,村民們在保護好森林資源的前提下,除了因地制宜發展烤煙、香芋、紅薯、野葡萄等2000多畝脫貧產業外,還發展養牛、養蜂等養殖產業,特別是厚朴、黃花倒水蓮、五指牛奶等3200多畝中草藥產業方興未艾。僅沙坪村,厚朴種植面積就達1750多畝,人均近20畝,既保護了森林資源,又激活了林下經濟一池春水,實現了農戶與村集體經濟雙贏目標。截至2017年底,全鄉建檔立卡戶600戶2524人全部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全鄉貧困發生率降至0.31%,6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

“我家種植了40多畝厚朴,還發展養牛、養雞和養蜂產業,平時還可以在村裡的合作社務工,年收入有2.8萬元。”沙坪村委大桶山自然村2020年脫貧戶黃唐英說。

滿山遍野的石旮旯曾經是制約公安鎮雙元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如今,鐘山縣有機農夫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以發展林下經濟作為突破口,將有機中草藥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不僅在這裡建成了700多畝名貴中草藥種植園區,還建成國家瀕危中藥保護區,把喀斯特山區的野生石斛蘭、何首烏、雞血藤等20多種名貴中草藥作為國家級有機農業科技創新試驗示范基地,惠及當地農戶231戶。特別是該公司有機農夫鐘山基地已通過都樂(中國)基地品控認証,形成直供全球的“訂單農業”,讓當地群眾搭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僅去年,該基地銷往歐盟的有機農產品訂單銷售金額達980萬元。

在花山瑤族鄉,林下養蜂業已成為農戶脫貧致富支柱產業,全鄉養蜂專業戶發展到150多戶,年出產蜂蜜15噸以上。

近年來,按照鐘山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該縣自然資源局針對林下經濟產業項目採取“先建后補”的扶持方式助力脫貧攻堅。“十三五”期間,實施林下養牛、養蜂、種植黃花倒水蓮等7個林下經濟項目的扶持工作,產值累計達1000多萬元。

既要青山綠水,又要金山銀山。截至目前,鐘山縣完成造林面積10736畝,佔計劃任務10500畝的102.2%﹔油茶新造林3072.5畝,佔“雙千”新造林任務的97.4%﹔完成林下經濟產值10.76億﹔木材加工和造紙產值4.3億元,人造板產量2.37萬立方米。(廖超文、李波)

分享到:
(責編:劉佳、黃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