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田林:昔日荒山變藥山

【查看原圖】
梔子林成群眾“脫貧林”。黃欣婷攝
梔子林成群眾“脫貧林”。黃欣婷攝
  2020年12月16日18:01

“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於身色有用,與道氣相和。”杜甫筆下既是提取黃色染料,又可理氣治病的梔子迎來了豐收採摘季。近日,筆者走進廣西百色市田林縣者苗鄉八亨村,見到了長在荒山上的100余畝梔子林,金燦燦的梔子果挂滿枝頭,正在採摘梔子的農戶喜上眉梢。

“我家種了20多畝水梔子,今年的產量比去年多,5萬斤左右,按收購價1.8元,僅水梔子收入就有9萬元。”八亨村農戶羅亞信一邊採摘梔子一邊介紹,在他的帶動下,全村有12戶群眾種了梔子樹,面積達140畝,原本的荒山一躍變成聚寶盆,成了兼具生態和經濟效應的“金山銀山”。

“以前,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頂多混個肚兒圓。”八亨村貧困戶羅亞飛介紹,他們村四面環山,耕地少荒山多,土壤貧瘠,種植傳統農作物基本隻能養家糊口,想要做到真正的脫貧致富,關鍵要有產業支撐。

2015年,由田林縣中藥材產業服務中心引進柳州市鹿寨縣長譽梔子加工廠的訂單,在田林縣境內者苗鄉八亨村、定安鎮渭密村、八新村以及八渡瑤族鄉那囊村進行布點試種,經近幾年的大力發展,2020年全縣種植梔子面積達617畝。

該縣中藥材產業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黃龍德介紹,梔子易種植、易管理,成本低、產量高且價格穩定,平時隻要除草施肥就可以。種植第2年就會結果,第3年實現每畝穩產約2000斤,有近10年的豐產期,是真正的“綠色銀行”。

據了解,梔子樹有山梔子和水梔子之分,山梔子主要用於中藥,具有解熱涼血、鎮靜止痛、疏風解濕的功效,而水梔子既可用作中藥,還可以提取天然色素——梔子黃。梔子黃是從梔子果實中提取的一種黃色色素,其成分主要為類胡蘿卜類色素的藏花素,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安全、天然食品添加劑,廣泛用於食品、果酒、飲料、醫藥等行業。

“2018年,在羅亞信帶動下,我家裡種了10畝的水梔子,去年,我收了1萬多斤水梔子,得了1.5萬元。今年在縣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我加強對梔子管理,今年產量比去年增產約3成,產量2萬斤,加上收購價升至每斤1.8元,今年收入要翻倍了。”談起種植梔子,羅亞飛樂呵呵地介紹,梔子結果不愁銷,每年都有老板上門收購。

“山上一片綠,兜裡一袋銀。”八亨村黨支部書記岑桂枝說,如今,綠色的梔子樹成了村民的“脫貧”法寶和致富希望。

近年來,田林縣深入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將中草藥產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戰略進行深度結合,全面落實扶持政策,不斷強化科技支撐,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通過訂單收購、企業用工等途徑,引導和鼓勵農戶發展壯大中草藥種植產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據統計,2020年,田林縣中草藥當年完成新種面積有5203畝,歷年保有面積達12653畝,今年產值4276.4萬元,516戶1852人貧困群眾通過種植中藥材走上致富之路。(張雄森、李海慧、黃欣婷)

來源:田林縣脫貧攻堅戰指揮部

分享到: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