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竹海好致富

【查看原圖】
圖為田林縣六隆鎮群眾在深山採筍。吳承局攝
圖為田林縣六隆鎮群眾在深山採筍。吳承局攝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0年09月17日11:26

20多年前,在廣州親人的大力幫助下,田林縣六隆鎮建成了20萬畝的八渡筍扶貧異地安置基地,從此上萬貧困山區移民在此安居樂業。

近年來,六隆鎮加大八渡筍產業提升改造力度,打造自治區級八渡筍產業(核心)示范區,使之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法寶”。

近日,筆者走進筍鄉竹海中,一探筍農的致富之路、別樣人生。

大石山區移民:筍地種出新生活

在楊光勤家,筆者看到其一家人正忙著收筍。這是一位質朴農民,1998年舉家從田林縣浪平鎮大石山區移民到田林縣六隆鎮平細村渭六溝屯定居。彼時,楊光勤一家五口人擠在狹小磚瓦房,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頗為艱難。2015年,楊光勤戶被精准識別為建檔立卡戶貧困戶。

精准扶貧實施后,在政府實施的貧困戶“3+1”特色產業發展思路指導下,楊光勤決定把發展八渡筍產業作為致富增收途徑,承包了80畝八渡筍。平日裡,楊光勤積極參與種植技術培訓活動,千方百計向有經驗的八渡筍種植戶請教技術,一點一滴提高八渡筍種植管理水平。由於肯吃苦,通過種筍,楊光勤家裡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不久便建起了兩層磚混結構的樓房,2016年底通過脫貧評估核驗,順利實現脫貧。

如今,楊光勤戶每年僅發展八渡筍產業一項收入就超過6萬元,人均年純收入1萬元以上,不僅家裡生活電器齊全,出門也有了車輛代步,大兒子通過努力也考上了大學,美好生活的畫卷正向楊光勤一家徐徐展開。

據六隆鎮黨委書記、八渡筍總場場長張義國介紹,全鎮18個村基本上都種植八渡筍,90%以上貧困戶依靠種植八渡筍脫貧。八渡筍產業已形成規模化發展,是廣大貧困群眾重要的收入來源。

昔日上訪戶:立志種筍圓脫貧夢

姚昌發,家住田林縣六隆鎮六隆村六隆屯,這是一位特殊的老人,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是入贅女婿,是失明兒子的父親,還曾是長期上訪戶。在大量無私關懷下幡然醒悟后,如今,姚昌發老人以不服輸的精神重新站在脫貧攻堅戰線上,立志種筍改變貧窮,讓人生“重頭再來”。

通過老人口述我們得知,老人原籍外縣,年輕時讀過一年高中,成為六隆屯入贅女婿后,老人立志要改變一家人的貧窮生活。通過早出晚歸的辛勤勞作,一家人生活漸漸有了改善,老人還籌錢給兒子買了輛貨車跑運輸,以為生活從此會紅紅火火起來,沒想到兒子卻犯事進了監獄,眼睛也失明了,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掉入了深淵。沉重打擊下老人走上了漫漫上訪路,無休止的上訪行為讓老人成了各級政府重點關注對象,也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欣慰的是,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對老人一家的關懷,多次安排工作人員上門耐心做思想疏導工作,涓涓溫情潤物無聲,在各級政府、幫扶聯系人及社會各界人士大量無私關心關懷下,老人冰凍的心終於融化,再次站在脫貧攻堅的戰線上,積極發展八渡筍產業。

如今,通過政府的產業獎補政策扶持,老人一家通過精心管護20多畝八渡筍開始有了穩定收入,閑暇之余,老人還和老伴一起幫別人加工竹筍獲得不錯收入,告別破舊泥瓦房住上了新樓房,今年有望高質量脫貧。

“沒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沒有幫扶干部的幫助,我就不可能有現在的好生活。”採訪中,姚昌發不時感嘆。

致富帶頭人:示范帶動共筑小康夢

譚剛友,家住平細村渭六溝,管護八渡筍90多畝。譚剛友本人踏實肯干、頭腦靈活,通過不斷努力,2015年便靠發展產業實現了脫貧。

2018年,因有想法,有闖勁,敢擔當,譚剛友成為了致富帶頭人。在政府鼓勵支持下,譚剛友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擁有八渡筍種植面積1980畝,直接帶動20戶貧困戶參與入股發展。

2019年,六隆鎮八渡筍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八渡筍鮮筍價格節節攀升,經過初級加工后的酸筍、筍干等產品供不應求,譚剛友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潛力,在經過一系列市場考察調研后,承租政府修建的加工廠用於八渡筍鮮筍加工。加工廠投產后,當年便吸收周邊貧困戶50余人就業,貧困戶在家門口務工就有2700-2800元/月的工資收入,譚剛友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帶頭人”。

談及下一步工作計劃時,譚剛友笑呵呵地說:“當前八渡筍銷量非常好,我打算對八渡筍加工工藝進行再升級,把原來生產的酸筍粗制品升級成生產開袋即食的筍制品,進一步提高產業附加利潤值,目前加工廠已經引進了新的生產線,正緊鑼密鼓安裝調試。”譚剛友給加工廠今年制定的生產任務目標是完成鮮筍加工1000噸,實現淨利潤5萬元以上。(楊進宏、陶漢山、吳承局、龐冠華)

分享到: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