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忻城:修好一條路 帶動一片富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0年07月29日11:40

上一頁
忻城縣北更鄉內仁村米梅屯群眾沿著屯級水泥路趕羊回家。邱佳林攝
忻城縣北更鄉內仁村米梅屯群眾沿著屯級水泥路趕羊回家。邱佳林攝 
下一頁

近年來,廣西來賓市忻城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以“村村暢通”為抓手,全面啟動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暢、安、舒、美”的交通環境,村屯通暢通車率均達100%。通過“交通+鄉村旅游”“交通+脫貧攻堅”“交通+產業發展”等舉措,增加公路附加值,實現了“修好一條路,帶動一片富”的發展效應。

為民修路:攻堅力度前所未有

過去,忻城群眾吃過很多行路難的苦頭。因為無路,城關鎮黃山屯村民藍海雲育肥一頭豬后,要請三、四個勞動力抬著去賣,好幾公裡山路走下來,去掉運費,“一頭豬4條腿等於少了1條腿”。由於道路條件差,前幾年,北更鄉內仁村有位青年在廣東打工,已談成了對象,本打算春節帶女朋友回家過年,可一想到通往家門的路還有兩公裡不通車,擔心女朋友走山路吃力,便改變主意,父母非常失望。

“群眾奔小康,交通是保障。”近幾年來,該縣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重頭工程”,立下“不落一人、不丟一隅”的軍令狀,決不讓群眾脫貧“卡”在交通上。於是,打通斷頭路,改造破舊路,建設小康路……全縣投入3.52億元,全面啟動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迅速展開農村交通攻堅戰。

前所未有的攻堅力度換來的是累累碩果: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00多公裡,修建中型橋梁6座,每百平方公裡范圍內公路密度達到21.5公裡。截至2018年,忻城縣道路交通網絡實現了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的全面鋪設,全縣所有行政村、自然屯100%通達水泥路。

上下聯動:合力破解籌資難題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忻城口袋薄、吃財政飯,要把上百條鄉村土路變成光潔平整的水泥路,錢從哪兒來?

為破解資金困局,該縣努力探索“小財政”支撐“大民生”的新路子。採取發動受益群眾籌集一點、財政部門補助一點、社會賢達捐贈一點、涉農項目拼盤一點的“四個一點”籌資方式。多元化籌資的投入機制,變成一把把打開該縣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瓶頸”的金鑰匙。

2017年,聽說要修建水泥路,北更鄉內仁村米梅屯沸騰了:在退休老干部、本屯黨員的帶動下,村民按人均35個工作日、500元錢,很快就籌集近12萬元修路錢。70多歲的村民小組長藍貴把兒子給自己買補品的600元錢全部捐了出來。

該縣創新融資平台,於2016年成立忻城縣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融合發改、扶貧、財政、移民等部門資金,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脫貧工程。幾年來,忻城村級道路建設方興未艾:挖掘機揮舞著鐵臂挖土填方,運輸車輛滿載著筑路土石來回穿梭,筑路工人、投勞群眾天天進行路基和擋土牆建設……

路暢業興:農民樂享幸福生活

無路不富,路暢業興。暢通無阻的公路網,不僅使忻城縣的交通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而且“鼓”了農民的腰包。

城關鎮加海村曾因路難行、運輸成本高而賣不上好價錢的土豬、黃豆、珍珠糯玉米等土特產,隨著公路的貫通,電商服務站、“智慧鄉村”平台相繼成立,農戶自產的土貨不僅不用出運費,而且足不出村就能賣上好價錢。去年,當地農民飼養的幾千頭香豬全部遠銷區內外,每頭平均增收200元。

隨著農村公路的延伸,農民腰包“鼓”起來了,生活質量也提升了。全縣12個鄉鎮130個行政村、社區啟動了新農村建設,不少村民改房、改水、改廁,用上了清潔水和沼氣能量,在房前屋后種植花草樹木,美化生活環境。有的還買回電腦裝上寬帶,在網上學習種養技術,發布農產品信息。

路網縱橫,縣域特色產業借勢登高。依托暢通的農村公路,歐洞鄉以千畝“無公害百香果基地”為軸心,吸引3個私人老板前來投資創業,打造了忻城縣千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同時推動了薰衣草庄園、神秘湖、莫曼壯錦源、大塘三寨溝等一批旅游景區的提檔升級,接待游客逐年增多,帶動周邊鄉村40多個“小微”項目發展,增加就業人數1200多人。

一條條水泥路,仿佛一條條舞動的玉帶,裝點著忻城的鄉村大地。如今的忻城,道路寬了,村庄美了,農民樂了。(藍艷青 藍干喬)

【1】【2】【3】【4】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