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巴馬:深山藏果場 引領群眾奔小康

【查看原圖】
火龍果種植基地航拍圖。班華席攝
火龍果種植基地航拍圖。班華席攝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0年07月28日16:38

7月23日,筆者走進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鎮火龍果種植基地,在這一眼望不到邊的果園裡,紅通通的火龍果挂滿枝橋,上百名果農們忙裡忙外,有的採摘果實,有的分揀包裝,有的裝車外運銷售,他們各司其職,處處展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據了解,該基地2016年開始種植火龍果,2018年5月份開始挂果投產,目前果樹種植面積為3100畝。按照規劃,基地全部投產后年產成品果可達1800萬斤,產值高達5000多萬元。基地通過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組織經營。目前已經帶動基地周邊8個貧困村的村集體經濟取得發展,還通過貧困戶入股的方式帶動15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

巴馬獨特的氣候條件,加上果農們的精心護理,基地這兩年來連續豐收、產銷兩旺。這幾天正迎來今年的第二茬盛果期,大家都忙著採摘,搶鮮上市銷售。“我們的火龍果口感非常好,遠銷上海、廣州乃至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該基地負責人黃培鬆向筆者介紹:“已經收到很多訂單,產品供不應求,現在每天必須要完成5萬斤的採摘量才能滿足訂單需求。今年估計有150萬斤的成品果量,按照平均批發價3元一斤來算,要有450多萬元左右的收入。”

基地從開始種植、培土、施肥到最后的果實採摘,每個環節都吸納大批群眾前來務工。“我們兩夫妻在這裡務工一年多了,每人都有2500塊錢的工資,很不錯了。”羅媽軍是賴滿村的建檔立卡戶,兒子正在南寧讀大學。他們家曾經為兒子每學期的學費和生活費煩惱不已。但現在不同了,兩個人都在這裡務工,有了固定的收入,閑暇時還可以回家干點農活。

黃培鬆介紹,火龍果基地現在每天都需要100多人來幫忙摘果,多勞多得,每天最少也有100塊錢的收入。這段時間來,每天都有附近村屯的上百名困難群眾前來務工。接下來基地還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引領當地貧困戶參與種植火龍果,如果用土地入股,有收成后他們還會得到相應的分紅。(陳祖、班華席)

分享到:
(責編:劉佳、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