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船閘試通航

【查看原圖】
圖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船閘試通航。大藤峽公司供圖
圖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船閘試通航。大藤峽公司供圖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0年04月01日10:46

人民網桂平4月1日電 3月31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船閘試通航啟動。這是西江航運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將為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和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當天下午15時19分,大藤峽工程單扇重達1295噸的船閘下閘首人字門徐徐打開,兩艘3000噸級的貨船開進船閘區,閘門關閉后,水位開始上升,歷時12分鐘,船閘水位到達44米高程,同上游庫區持平,上閘首人字門開啟,船隻駛入大藤峽庫區,標志著大藤峽工程試通航取得成功,船閘開始運行。

作為溝通我國西南和華南的黃金水道,西江水系上連雲貴,橫貫廣西,下接粵港澳,與長江干線、京杭運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共同構筑起中國“兩橫一縱兩網”的內河水運規劃主骨架。大藤峽地處規劃的西南水運出海中線和北線共用通道上,是雲貴高原和桂西北、桂北水運出口的門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廣西壯族自治區提出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將大藤峽水利樞紐確定為關鍵節點和標志性工程。

大藤峽水利樞紐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志性工程和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工程開發任務為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綜合利用。工程總投資357.36億元,總工期9年。工程部分技術指標創造了世界或國內紀錄:船閘下閘首人字門高47.5米,比三峽船閘人字門高出9米,堪稱“天下第一門”,過閘效率較常規的二級船閘提高近一倍﹔電站裝備國內最大的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獨特的雙魚道布置滿足紅水河珍稀魚類洄游繁殖的過壩需求。

工程建成后,將大幅提升下游和珠江三角洲防洪標准,年發電量60.55億千瓦時,可解決桂中120.6萬畝耕地干旱缺水問題,保障粵港澳大灣區7000萬人供水安全。

受險灘、河谷等自然條件影響,大藤峽工程未開發建設前,黔江礙航的險灘多,航道等級均在Ⅳ級以下,行船速度緩慢,穿越41千米的大藤峽谷需耗費近4小時,通航噸級為300噸級,年貨運量僅1300萬噸(2018年水平)。

大藤峽工程船閘正式投入使用后,可將航道等級全部提升至Ⅱ級以上,通航噸級提升至內河航運最高等級3000噸級,年貨運量提升至5200萬噸,2500噸級船舶可開到柳州,3000噸級船舶可直抵來賓,船閘單次通過載重量1.29萬噸,相當於215節火車皮的運量,單次過閘時間僅需1小時。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啟祥介紹,大藤峽船閘主體工程於2015年9月19日開工建設。建設過程中,該公司組織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等參建各方,克服高溫多雨、岩溶涌水、暴雨洪水、強台風襲擾等諸多困難,成功解決了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高碳高鉻底樞蘑菇頭鑄鍛、巨型閘門制造安裝等技術難題,確保工程建設按計劃順利推進。

據介紹,大藤峽工程分左右岸兩期建設,左岸一期工程於3月10日開始下閘蓄水,目前已蓄至44米高程,具備船閘試通航條件。試通航期間,大藤峽公司將根據不同蓄水位進行設備聯合調試,優化運行方案,提高通航效率,后期根據實際工況,逐步延長船閘運行時間,加大過閘貨物量,預計一年后可正式通航。(陳燕、甘璐穎)

分享到:
(責編:陳燕、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