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健康廣西清廉醫院嘉賓訪談健康講堂 案例展播 健康科普日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1最冷季節如何補腎氣
  • 2 “三高”人群冬季有藥膳推薦
  • 3 健康科普
  • 4 世界盲文日
  • 5 今日小寒︱小寒節氣后飲食注意事項
  • 6 天寒地凍如何貯存陽氣?
  • 7 每天運動延緩認知衰退
  • 8 多吃粳米益氣養陰
  • 9 中醫耳穴治療失眠
  • 10 健康提醒
  • 11 中醫支招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
  • 12 不吃早餐的危害
  • 13 減緩衰老的兩種血液蛋白
  • 14 餐前半小時吃蘋果有啥好處?
  • 15 用藥提醒
  • 16 沒錯?瘦人也會得脂肪肝
  • 17 健康科普
  • 18 “冬藏”,藏什麼?
  • 19 寒冬時節要當心哪些疾病?
  • 20 今日大寒︱大寒節氣如何養生?
  • 21 今日除夕︱健健康康過大年
  • 22 今日春節︱春節期間在飲食注意
  • 23 這個蔬菜是抗血栓把好手
  • 24 節后如何調理腸胃
  • 25 太平洋岩魚的長壽秘訣
  • 26 熬夜補救措施
  • 27 缺鐵除了貧血還會傷“心”
  • 28 增壽和折壽的食物清單
  • 29 治療痛風,藏醫有招
  • 30 搶救低血糖妙招
  • 31 冬季室內外溫差大警惕心梗

  • 一月
    養腎防寒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養腎防寒。
    注意鍛煉:多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忌: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多吃羊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 忌一切寒涼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 1 如何食補養肝?
  • 2 “春捂”適合所有人嗎?
  • 3 健康科普
  • 4 今日立春︱世界癌症日
  • 5 立春后,按揉哪些穴位可養肺防感冒
  • 6 春季飲食注意
  • 7 春季宜吃溫補食物嗎?
  • 8 春天容易犯困,一困就要睡嗎
  • 9 健康科普
  • 10 健康科普
  • 11 春季養肝飲食注意
  • 12 立春之后按揉哪些穴位補陽氣?
  • 13 防春困提神食療方
  • 14 隔日禁食+鍛煉=脂肪肝克星
  • 15 健康科普
  • 16 適度飲酒也會損傷大腦
  • 17 健康科普
  • 18 不開心就大吃一頓,會傷“心”
  • 19 今日雨水︱雨水時節的養生原則
  • 20 雨水節氣如何防濕寒?
  • 21 脾胃虛弱人群養生有什麼講究?
  • 22 哪些食物適合雨水節氣養胃?
  • 23 如何進行心理調節?
  • 24 食欲不振、腹瀉怎麼辦?
  • 25 雨水節氣飲食養生要遵循哪些原則?
  • 26 雨水節氣運動要注意什麼?
  • 27 老人小孩吃什麼養胃?
  • 28 國際罕見病日

  • 二月
    陽氣生發,適當春捂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適當春捂。
    起居:“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立春以后氣候仍然干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飲食宜忌:宜多食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忌辛辣之物。
    春季陽氣初生,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為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
  • 1 久坐 讓你的運動收益大打折扣
  • 2 科學愛耳護耳 實現主動健康
  • 3 全國愛耳日
  • 4 世界肥胖日
  • 5 健康科普
  • 6 今日驚蟄︱世界青光眼日
  • 7 健康科普
  • 8 國際婦女節
  • 9 夜晚時間長開燈 容易長胖
  • 10 世界腎臟日
  • 11 如何減脂不減肌?
  • 12 眼睛受傷咋急救?
  • 13 專屬於女性的營養常識
  • 14 健康飲食新指標:減少油鹽糖!
  • 15 驚蟄時節,應注意預防哪些“外邪”
  • 16 健康提醒
  • 17 健康科普
  • 18 全國愛肝日
  • 19 蹲久起立眼前發黑 是心臟的問題嗎?
  • 20 世界口腔健康日
  • 21 今日春分︱國際睡眠日
  • 22 吃他汀類藥真的要戒掉柚子?
  • 23 世界水日
  • 24 世界結核病日
  • 25 睡不著、睡不醒都要警惕
  • 26 睡眠殺手出沒 最愛尾隨青壯年
  • 27 這三個時間段需要“主動”飲水
  • 28 戶外燈光太亮或增患糖尿病風險
  • 29 當心倒春寒偷襲你的膝關節
  • 30 進入花粉高峰期如何防過敏
  • 31 這些飲食習慣純屬給健康“找事”

  • 三月
    晚睡早起,食甜養肝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春養肝。
    起居: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
    飲食宜忌: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藥、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春季適當多吃能溫補陽氣的食物。
    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 1 春天就要吃筍!如何選購?
  • 2 世界自閉症日
  • 3 健康科普
  • 4 牛奶喝錯了無益甚至有害
  • 5 今日清明︱什麼是清明節?
  • 6 清明時節為何雨紛紛?
  • 7 世界衛生日
  • 8 這三種忌口方式“得不償失”
  • 9 緩解睡眠障礙 別追捧保健品
  • 10 健康科普
  • 11 世界帕金森病日
  • 12 合理飲食對腎好,你會嗎?
  • 13 天氣轉暖 謹防皮膚病
  • 14 三高食養指南
  • 15 吃富含葉綠素的食物會有什麼益處?
  • 16 哪些食物富含鋅?
  • 17 世界血友病日
  • 18 廣西啟動第35個愛國衛生月活動
  • 19 購買保健食品要認准標識
  • 20 今日谷雨︱什麼是谷雨節氣?
  • 21 如何吃得更健康
  • 22 如何選擇牙膏
  • 23 吃鹽多 傷血管
  • 24 世界免疫周
  • 25 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
  • 26 春季哪些食物有益於護肝?
  • 27 春季科學養生,四類食物多吃
  • 28 健康的飲水姿勢
  • 29 糖尿病人飲食實操指南
  • 30 購買保健食品要認准標識

  • 四月
    調 節 陰 陽
    養生原則:補腎、調節陰陽。
    養生關鍵:為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極拳等。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防暴飲暴食。
    飲食宜忌:多食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藥、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膩、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
  • 1 順應自然的養生智慧
  • 2 壯醫特色技法
  • 3 世界哮喘日
  • 4 世界肥胖日
  • 5 世界手衛生日
  • 6 今日立夏︱什麼是立夏節氣?
  • 7 夏至養陽有哪三“忌”?
  • 8 世界地中海貧血日
  • 9 隔夜茶有毒不能喝?沒那麼邪乎!
  • 10 健康科普
  • 11 正確護腰有方法
  • 12 國際護士節
  • 13 正確護腰有方法
  • 14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嗎?
  • 15 廣西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啟動
  • 16 迅速恢復狀態
  • 17 世界高血壓日
  • 18 高脂血症食養指南
  • 19 立夏節氣后為何要當心熱傷風?
  • 20 全民營養周
  • 21 今日小滿︱小滿時節如何護心養陽?
  • 22 中國人怎麼“吃”有了新指南
  • 23 小滿來了 養生別太“滿”
  • 24 什麼藥膳可以健脾祛濕?
  • 25 對抗衰老和癌症的新方法出現
  • 26 吃豆制品時最好避開這些“坑”
  • 27 進入小滿節氣,生活起居如何調整?
  • 28 適當發呆有助身心
  • 29 世界腸道健康日 (WDHD)
  • 30 上夜班對男性的健康影響
  • 31 世界無煙日

  • 五月
    關 注 心 臟
    養生原則:中醫理論認為,“立夏”前后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
    精神調養:“立夏”之際,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
    飲食宜忌:宜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
  • 1 這些膳食好習慣幫你吃出健康
  • 2 維生素D缺了不行,補多了也不成
  • 3 健康科普
  • 4 避免掉入抗敏“陷阱”
  • 5 高考減壓方式
  • 6 今日芒種︱全國愛眼日
  • 7 芒種時節宜對哪些疾病進行調養?
  • 8 日常生活健康誤區
  • 9 廣西發布藥材目錄
  • 10 健康提醒
  • 11 緩解乳糖不耐受的方法
  • 12 腎病不能吃豆制品?都是誤會
  • 13 提神你需要維生素B族
  • 14 世界獻血者日
  • 15 洗頭的正確方式
  • 16 中醫說茶,您喝對了嗎?
  • 17 健康科普
  • 18 脂肪肝有何影響
  • 19 這些生活習慣 正在偷走你的免疫力
  • 20 防暑健脾,中醫教你用好三味藥
  • 21 今日夏至︱養生重在健脾養心
  • 22 傷眼習
  • 23 為什麼說夏天該多吃苦?
  • 24 眼睛保健方式
  • 25 高溫熱浪健康防護
  • 26 咽炎調養妙招
  • 27 高溫熱天氣這些健康防護要做好
  • 28 夏天戴口罩憋氣?試試這樣呼吸
  • 29 陽光能刺激男性進食與增重
  • 30 夏雨季節 用好佩蘭保清爽

  • 六月
    晚 睡 早 起
    養生原則: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養生關鍵:要晚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
    飲食宜忌:飲食清補為原則。宜吃蔬菜、豆類、水果等,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忌辛辣油膩之品。
  • 1 小龍蝦食用指南
  • 2 高溫天需要警惕這些情況
  • 3 健康科普
  • 4 北方為何熱過南方?
  • 5 高溫天謹防“熱中風”
  • 6 中暑送醫應使用冰袋等進行降溫
  • 7 今日小暑︱小暑時節,如何拔濕毒?
  • 8 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 9 對於人類來說,多熱才算“太熱”?
  • 10 健康科普
  • 11 世界人口日
  • 12 為瀕危中藥材找尋替代之路
  • 13 “三伏天”如何正確養生
  • 14 “三伏天”如何通過飲食養生?
  • 15 夏有三伏,熱在中伏
  • 16 夏季“紅眼病”高發,一定要當心!
  • 17 健康科普
  • 18 《養生月覽》通俗易懂
  • 19 垃圾睡眠 遠不止是睡了個寂寞
  • 20 小心這些異常出汗是疾病
  • 21 空調使用不當或誘發疾病
  • 22 啥?眼睛也要防晒?
  • 23 今日大暑︱暑天如何防伏泄?
  • 24 上蒸下煮日,養生正當時
  • 25 中醫支招健康過三伏天
  • 26 碳水和膳食纖維應該怎麼吃?
  • 27 側臥看手機小心造成身體損傷
  • 28 世界肝炎日
  • 29 適當發呆有助身心
  • 30 正確護腰有方法
  • 31 長夏調理脾胃 巧用黃色食物?

  • 七月
    勞逸結合,保護陽氣
    養生原則:保護陽氣。
    養生注意: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要保証充足的睡眠,並加強室內通風,尤其在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溫。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的人員此時應多飲水。
    飲食宜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忌辛辣油膩之品。
  • 1 “養心”秘訣
  • 2 感官特異性飽腹感
  • 3 健康科普
  • 4 辨析醫之過 涵養醫之德
  • 5 古人的降伏之道
  • 6 5個“信號”提示你鹽吃多了
  • 7 今夏,年輕人偏愛中式養生水
  • 8 今日立秋︱立秋后如何運動?
  • 9 “投降式睡姿”會有問題嗎?
  • 10 健康提示
  • 11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養生
  • 12 健康的體重是多少?
  • 13 夏季腹瀉的妙招
  • 14 心血管越健康 大腦越年輕
  • 15 緩解空調病你隻需一種葉子
  • 16 “秋老虎”來了,如何順時養生
  • 17 健康科普
  • 18 淋雨后如何避免受寒?
  • 19 中國醫師節
  • 20 三伏天裡排寒濕
  • 21 奧運冠軍的“肚臍貼”有什麼作用?
  • 22 如何正確地發泄情緒?
  • 23 今日處暑︱處暑節氣后飲食有何注意?
  • 24 警惕孩子患上干眼症
  • 25 不同人群一天應該吃幾個雞蛋
  • 26 6款健脾養肺食療方請收下
  • 27 如何防秋燥、解秋乏?
  • 28 暑去秋來吃什麼?
  • 29 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 30 一天三頓飯,少吃哪頓最傷身?
  • 31 科學防治腦卒中 遠離殘疾

  • 八月
    神 志 安 寧
    養生原則:防暑降溫。
    養生注意:“秋老虎”屬溫燥,損害人體的津液,容易出現皮膚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秘結等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
    精神調養:“立秋”后的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生活上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 1 中式藥膳受90后追捧
  • 2 雞蛋裡竟然有這麼多護眼成分?
  • 3 健康科普
  • 4 食要三減 具體怎麼減?
  • 5 養生應注意哪些要點?
  • 6 如何幫助孩子科學管理體重?
  • 7 6招幫助孩子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 8 今日白露︱世界物理治療日
  • 9 你的飲食少油了嗎?
  • 10 健康科普
  • 11 送給教師們6款利咽生津飲品
  • 12 如何孕育健康寶寶?
  • 13 家庭減鹽有妙招
  • 14 中秋假期臨近,短途游升溫
  • 15 世界淋巴瘤宣傳日
  • 16 理性甄別月餅“健康噱頭”
  • 17 中國減鹽周
  • 18 局部腐爛的蘋果還能吃嗎?
  • 19 幾點喝咖啡/奶茶不會影響睡眠?
  • 20 全國愛牙日
  • 21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 22 6個不良生活讓你悄悄變胖
  • 23 今日秋分︱秋季慢跑有什麼好處?
  • 24 “貼秋膘”不能過度進補
  • 25 應對秋冬季流感早准備
  • 26 如何科學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 27 這8件事 可把胃給坑慘了!
  • 28 世界狂犬病日
  • 29 世界心臟日
  • 30 胡亂“貼秋膘” 當心“第四高”

  • 九月
    陰平陽秘,防秋燥
    養生原則:陰陽平衡、陰平陽秘。
    養生注意:心情愉快,還可鍛煉身體。防秋燥也非常關鍵。
    飲食宜忌:宜多食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冬瓜、黃瓜、蘿卜、梨等。還可用蔥白、生姜、豆蔻、香菜預防治療感冒。
    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十月
    制情緒,養陰精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精神調養: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傷感,多做開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安度過秋季。秋對應的臟器是肺,所以此時要防燥邪之氣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
    飲食宜忌:宜適當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雞、牛肉、魚、大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少吃蔥、姜、蒜、辛辣之品。
  • 1 假期帶娃出行
  • 2 國慶假期傳染病防控健康提示
  • 3 秋季養生妙招
  • 4 如何防治秋冬季易患疾病?
  • 5 總是口干或許跟這些藥有關
  • 6 假期間怎麼吃不長胖?
  • 7 假期返程高峰 防“暈”小貼士來了
  • 8 今日寒露︱如何食補潤肺補肺?
  • 9 寒露時節,如何健康養生
  • 10 世界精神衛生日
  • 11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 12 世界關節炎日
  • 13 世界血栓日
  • 14 12個很火的健康誤區
  • 15 全球洗手日
  • 16 秋季如何食補養生
  • 17 別讓電子游戲影響睡眠
  • 18 關愛老年人眼健康
  • 19 蛋糕小常識:如何挑選和保存?
  • 20 世界骨質疏鬆日
  • 21 10月底前宜完成流感疫苗接種
  • 22 呵護脊柱健康
  • 23 “霜降”的霜從哪“降”?
  • 24 今日霜降︱霜降如何防秋郁?
  • 25 《肥胖症診療指南(2023年版)》發布
  • 26 秋季巧“食白” 專家推薦6款養生粥
  • 27 乳腺癌防治月
  • 28 入睡小妙招
  • 29 如何區別鼻炎還是感冒?
  • 30 秋季脫發高峰期
  • 31 深秋時節養好脾胃

  • 十月
    制情緒,養陰精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精神調養: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傷感,多做開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安度過秋季。秋對應的臟器是肺,所以此時要防燥邪之氣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
    飲食宜忌:宜適當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雞、牛肉、魚、大棗、山藥等以增強體質。少吃蔥、姜、蒜、辛辣之品。
  • 1 世界頭皮健康日
  • 2 冬天第一杯養生茶 已上架
  • 3 這些黑科技帶來冬日裡的別樣溫暖
  • 4 掌握生殖健康知識 更好孕育新生
  • 5 做好保暖工作小妙招
  • 6 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有了新規范
  • 7 家用腦刺激療法能改善抑郁症狀
  • 8 今日立冬︱立冬節氣后如何防治鼻炎?
  • 9 食品添加劑權威科普系列之一
  • 10 科學應對諾如病毒感染
  • 11 秋季必吃的三種高營養水果
  • 12 世界肺炎日
  • 13 季節變換 如何防治呼吸道疾病
  • 14 世界糖尿病日
  • 15 冬季養生正當時
  • 16 世衛組織公布17種致命病原體清單
  • 17 國際肺癌日
  • 18 新晉寵物黏菌對人體有害嗎
  • 19 健康提醒
  • 20 健康提醒
  • 21 肺炎支原體感染如何防治?
  • 22 喝酒“宿醉” 吃什麼才能解?
  • 23 今日小雪︱小雪寒意至,如何驅寒保暖?
  • 24 健康科普
  • 25 彎腰撿個東西,怎麼還髕骨脫位了?
  • 26 你做的這10件事正在破壞免疫力
  • 27 盤點那些不靠譜的護頸椎偏方
  • 28 冬季諾如病毒高發 如何預防?
  • 29 肺炎支原體肺炎高發,成人也需警惕
  • 30 健康科普

  • 十一月
    早睡晚起,保護陽氣
    養生原則:養精蓄銳、增強體質。
    精神調養:精神養生在十一月應做到精神安靜,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起居:生活中做到早臥晚起,保証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飲食上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飲食宜忌:多吃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卜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鮮等。
  • 1 健康科普
  • 2 中醫如何治療兒童呼吸道感染
  • 3 健康科普
  • 4 服咳嗽藥后不能喝水?
  • 5 糖尿病藥物注射每年僅需三次
  • 6 6款中醫藥膳茶飲 緩解疾病症狀
  • 7 今日大雪︱哪些人不適宜大雪“進補”?
  • 8 保溫杯裡泡枸杞 你吃對了嗎?
  • 9 甲流高發 專家支招如何科學應對
  • 10 這份疫苗接種攻略請收藏
  • 11 預防呼吸道疾病
  • 12 國際全民健康覆蓋日
  • 13 兒童呼吸道感染后如何科學就診?
  • 14 帶你了解系統性紅斑狼瘡
  • 15 疫苗仍是最有效預防手段
  • 16 獻血后發胖 這個鍋該誰背?
  • 17 甲流高發 專家支招如何科學應對
  • 18 健康科普
  • 19 兒童呼吸道感染用藥這些做法不可取
  • 20 孩子久咳如何緩解?
  • 21 腰帶別勒太緊 當心傷了嗓子
  • 22 今日冬至︱冬至三候是什麼?
  • 23 低溫天氣 這份防寒健康指南請收藏
  • 24 能量飲料或影響年輕人睡眠
  • 25 健康科普
  • 26 琳琅滿目的益生菌,如何科學選擇?
  • 27 接種疫苗 預防流感的第一道防線
  • 28 少熬夜 當心冠脈鈣化
  • 29 “減油”要從家庭廚房做起!
  • 30 元旦假期 這5點健康提示請收好
  • 31 健康提醒

  • 十二月
    適度進補,動靜結合
    養生原則:“因人、因時、因地”進補。
    養生重點:養宜適度、動靜結合。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如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選擇“慢補”,適當多吃“當歸羊肉湯”等,還要多吃蔬菜,切忌過補、急補。體質好的人則要“平補”,不要過食油膩之品,以防產生內熱而誘發疾病。
    飲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忌生冷,如海鮮等大寒之品及冷飲。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