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医药教育“十五五”规划教材(第三期)编写会议在南宁召开
11月8日,全国高等医药教育“十五五”规划教材(第一批)编写会议(第3期)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办公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联合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承办。

会议现场。南宁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张峘宇,遵义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文,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俊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黄玉东,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医学综合编辑部副主任李艳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数字技术中心副主任翟理,《医学计算机应用》《医药创新创业教程》《医用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伦理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妇幼保健学》等12部教材的编写团队及出版社编辑等共200余人,共同研讨新时期高等医药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
王俊利代表右江民族医学院致欢迎辞。他强调了教材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核心作用,编写高质量、高水平的“十五五”规划教材,事关医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介绍了学校扎根百色革命老区、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并表示学校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确保会议顺利举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副社长张峘宇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并对教材编写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十五五”规划教材建设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旨在主动适应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批教材涵盖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等9个专业共118门课程,自申报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130多所院校近7000人次申报,经过严格遴选,最终组建起专业权威的编写团队。
张峘宇强调,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严把“政治方向关、学术规范关、内容质量关”。他提出四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导向,落实立德树人;二是注重系统整合,推动学科交叉;三是创新呈现形式,推进数字化转型;四是严格质量控制,打造精品教材。他还明确了编委会各方职责,强调主编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全程统筹,确保教材编写高质高效推进。
会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医学综合编辑部副主任李艳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数字技术中心副主任翟理分别就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编写要求作了系统解读。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卿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黄玉东分别围绕“医学教材与未来学习资源创新建设”和“新时代教材编写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作专题报告。
会议期间,设立了12个教材分组讨论会场,围绕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分工与数字资源建设展开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编写任务与进度安排,为2026年8月教材正式出版奠定基础。
全国高等医药教育“十五五”规划教材(第一批)编写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医药教育教材建设步入系统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深远意义。(何平 黄思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