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港口区人民法院集中发放司法救助金14.1万元

2025年10月23日16:44 |
小字号

10月7日,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将司法救助的“柔”与司法执行的“刚”深度融合,通过主动摸排线索、精准对接需求,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8案8人发放救助金14.1万余元。从被欠薪的务工家庭,到因车祸致残、生计艰难的困难群众,每一笔都承载着司法温情的“真金白银”切实缓解当事人的燃眉之急,让司法关怀真正浸润民心。

务工遭欠薪陷窘境 获救助解家庭燃眉急

“终于能缓解家里的开支压力了,太感谢法院了!”

52岁的蒋先生曾于2017年受雇从事砌砖工程,可工程结束后,却被拖欠薪资3万余元,多次讨要无果便诉至港口区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由于被执行人无可供执行财产,这笔欠款成了“纸上判决”。

据了解,蒋先生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他和妻子在建筑工地打零工维持,收入不稳定,还要承担两个孩子上大学和高中的高额开支。3万余元对这个家庭而言,相当于近大半年的生活费。为有效缓解蒋先生的困境,港口区人民法院在了解情况后,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积极帮助蒋先生准备申请材料,在确认其符合救助条件后,蒋先生终于松了口气:“有了这笔钱,能安心应对家里的各项开支,不用再为钱犯愁了。”

车祸致困叠加生活压 司法救助送来“及时雨”

“这笔救助金真是帮了大忙,生活总算有了盼头!”

2020年12月,黄某驾驶小汽车与许女士驾驶的普通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撞,造成许女士受伤。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决黄某赔偿许女士2.4万余元。然而,黄某名下无任何可供执行财产,许女士最终仅追回部分赔偿款,后续治疗与生活开支成了难题。

雪上加霜的是,这场事故造成许女士四级残疾,日常生活行动不便,一家五口的开销仅靠她和丈夫打零工维持,既要赡养80岁的父母,还要供孩子读书。港口区人民法院在了解到许女士的困境后,主动为她申报司法救助,最终成功为其争取到2.2万余元救助金。这笔“及时雨”不仅有效缓解了许女士的生活难题,更让她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情与关怀。

“司法救助传递的不只是资金,更是对当事人心灵的慰藉和司法的关怀。”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宁菲在谈及司法救助工作时表示。

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案件虽经裁判明确权益,但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侵权赔偿难以落实等情形,胜诉群众仍面临生活困难——如意外事故致劳动能力丧失、侵权伤害致医疗负担过重、家庭支柱缺失致老幼无依等。对此,港口区人民法院始终把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作为践行“司法为民”初心的重要抓手,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帮助困难群众及其家庭走出困境。近三年来,该院共向57起案件的65名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8.15万余元。(童瑶)

来源: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