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工程”火热进行中!
福绵区:后备人才“一线练兵”赋能乡村振兴
“一次次田间地头的交流,让我读懂了村民最真实的期盼;一桩桩琐碎具体的基层事务,磨出了我为民服务的耐心。”返乡致富能手刘家荣谈起在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的试岗锻炼,深有感触。在此期间,他入户走访听民声、协助整理村务台账、积极宣传惠农政策,用自己的专长助力乡村建设。从带动致富的“能手”到服务一方的“骨干”,刘家荣的转变,是玉林市福绵区实施“薪火工程”推动村级后备人才在一线成长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福绵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人才梯队建设,以实施“薪火工程”为抓手,创新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才如刘家荣般在基层一线淬炼成长,该机制有效推动人才向一线聚集、促进能力在实战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充盈的源头活水。
精准选育“好苗子”。“薪火工程”首先在“选苗”上下功夫。各镇党委面向玉商玉工、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广泛吸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愿意服务乡村的优秀人才,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确保源头活水充盈。目前,该区已有257名储备干部人才被纳入后备人才库。
系统培训“强根基”。创新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导师带训制,由乡镇领导、行业骨干、站所负责人、优秀基层干部现场传授经验、剖析典型案例,用鲜活实践替代空洞理论,增强教学感染力,帮助人才快速突破经验瓶颈。目前,该区已举办专题培训班9期,培训1650人次。
实战锤炼“硬本领”。推行“跟班实训”机制,明确每期培养周期不少于15天。人才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从组织会议、策划活动等常规性工作,逐步过渡到矛盾调解、政策宣传中,最终投身乡村振兴、防汛抗旱、信访维稳等急难限重任务,让他们在攻坚一线淬炼应急处突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据统计,期间他们累计组织村级会议超百场,成功调处矛盾50余起。
科学考评“促成长”。建立由“导师评价、单位鉴定、个人总结”三方联评机制,对储备人才的政治素质、工作实绩、群众口碑进行立体化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使用:对优秀者优先纳入村“两委”干部储备人选;潜力突出者纳入重点跟踪;不足者“一人一策”精准补短。此举树立了“干得好才能上”的鲜明导向,形成了“选育用”管理闭环。(徐荣彤)
来源:玉林市福绵区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