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海城区“双网融合”实践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范本

2025年10月11日15:48 |
小字号

近日,2025全国县(市、区)12345热线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成功举办。北海市海城区凭借“双网融合”的创新实践,从全国300多个参评县区中脱颖而出,入选“12345热线新质发展典型案例”。海城区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标志着该区基层治理新模式获得国家级认可。

治理革新:从“九龙治水”到“一网统管”的深刻变革

曾经,海城区基层治理面临“多头管理、效能分散”的困境。网格员巡查发现的问题需要层层上报,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的诉求又要重新流转,双轨并行却难以有效衔接。

2022年,作为广西首批基层治理改革集成试点,海城区投入2400万元打造“数字海城”指挥中心,整合43个部门640万条数据,构建起全域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这场改革不仅是简单的职能叠加,更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通过本地化部署AI大模型,实现了工单智能分类和精准推送,推动治理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转型升级。

改革成效在基层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西街街道平安街社区的燃气不通问题,通过平台精准推送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流转,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从受理到管道安装的全过程。居民们自发组织,将一面绣着“为群众办实事,做居民贴心人”的锦旗送到社区。在碧水半岛物业佣金纠纷中,一度出现讨薪人员情绪激动、扬言采取极端手段的紧张局面。街道指挥中心收到工单后,根据工单类型派单至司法所,司法所迅速启动联动机制,联合派出所、社区干部等多方力量赶赴现场。经过连续数小时的耐心调解,这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得以圆满化解,当事双方握手言和,现场气氛从剑拔弩张转为和谐融洽。

暖心桥梁:领导回访让每个诉求都有着落

“没想到区领导会亲自给我回电话,更没想到我们老人的住房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65岁的王大爷激动地表示。他所反映的“住房问题”,涉及9名老人因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办理房产证的困境。高德街道工作人员张艳虹接到诉求后,不仅耐心倾听老人们的心声,还细致解读政策条文,最终通过多方协调,帮助9个家庭圆了“安居梦”。

2024年以来,海城区建立县处级领导回访未评价工单机制,累计回访1581件,推动解决142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这种“以上率下”的回访制度,让“五办一回访”闭环管理体系更加坚实可靠。数据显示,“双网融合”实施以来,全区群众满意率提升3个百分点,问题解决率提高8个百分点,跨部门协同处置工单占比从35%大幅提升至62%。

红色引擎: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在海城区的治理实践中,党建始终是贯穿全程的“红色引擎”。全区构建起“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党组织体系,推动26名处级领导、57名科级干部、520名网格长、1980名网格员下沉一线。

颇具特色的是,海城区将本地传统文化智慧融入现代治理。“甘棠树下”议事厅、“一啖茶”调解室等富有乡土气息的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在轻松氛围中得以化解。2024年以来,网格内排查的2348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87%,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区级解决”的治理目标。

数据赋能:精准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海城区通过数据赋能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准化转型。投入建设的“数字海城”指挥中心,整合7723个视频监控点位,构建起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平台汇聚43个部门640万条基础数据和45万余条人口数据,形成精准的网格人口画像。

通过数据权限分级管理,累计提供数据服务52万余条,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创新性地将网格采集数据与社保、残联、民政等部门数据进行字段级融合,建立41万余条综合人口信息库,实现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在具体应用中,平台通过与自治区政务平台对接,构建市场主体数据库,今年以来已提供1.1万条企业数据支持“上规入统”工作。在基层服务方面,网格长在信息排查、应急管理、特殊群体保障等工作中都能获得精准数据支持。

这种“业务需求牵引数据共享,数据融合反哺业务优化”的闭环模式,成功将数据从“沉睡资源”转化为“治理动能”,显著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基层服务的精准度和效能。

截至目前,海城区“双网融合”经验已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入选2022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2025年广西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案例。这套治理体系不仅提升了服务效能,更通过网格积分兑换、表彰激励等制度,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从北海湾畔到全国舞台,海城区用“一根热线听民声、一张网格办实事”的深度融合,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的民生服务网,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海城方案”。(余俊永 李梦)

来源:海城区委宣传部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