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南宁市武鸣区:善治新风润乡村

2025年09月30日12:59 |
小字号

南宁市武鸣区2025年移风易俗工作会议现场。
南宁市武鸣区2025年移风易俗工作会议现场。

秋日时节,在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八桥村和宁武镇伏唐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现场会正在举行。来自该城区各镇、村(社区)代表齐聚一堂,通过现场观摩和交流研讨,共同探寻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此次会议,成为武鸣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生动注脚。

移风易俗,难在破旧,重在立新。近年来,武鸣区积极探索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即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服务场所、统一礼金上限、统一监督队伍,为红白事“减负松绑”。在双桥镇八桥村大伍屯,“善伍堂”作为统一服务场所,不仅为村民办理事务提供了便利,也逐渐成为了传播文明新风尚的重要阵地。“村民一起筹钱统一采购厨具,每场红事能省下上千元租赁费。”八桥村党总支书记陆建武算了一笔经济账。

自觉践行是基础,文化浸润方能行稳致远。武鸣区注重将移风易俗要求融入本土文化传承,让文明新风吹入百姓心田。例如,锣圩镇岜勋村通过推行移风易俗,切实减轻了村民们的“人情”负担,进而激发了村民参与公益的热情。自2019年以来,锣圩镇岜勋村已连续六年开展教育奖励活动,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圆梦助学文明实践,今年共为70名学子发放奖励金33900元。“教育是乡风文明的根基,把根扎牢了,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底气和未来。”岜勋村党支部书记潘万生道出了坚持助学活动的深远意义。通过建立学子档案、组织分享会、设立光荣榜,该村让“重教兴学”从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同时,武鸣区还积极开设壮族婚俗课堂,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今年以来,已有12对新人选择传统壮族婚俗仪式,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践行了节俭办婚庆的理念。

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全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过去一年间,武鸣区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敲门行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村屯进行宣讲,累计发动群众1200余名。各镇村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双桥镇八桥村在“五个统一”基础上,新增“统一厨房用具”;宁武镇伏唐村试点推行红白事“零随礼”……

从“零随礼”到“彩礼限高”,从统一厨具到捐资助学,武鸣区的实践表明,移风易俗并非简单的生硬“破旧”,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情“立新”。

当前,武鸣区正通过“典型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阵地宣传与入户宣传相结合”“爱心力量与高校力量相结合”的“三结合”模式,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武鸣区的广袤乡村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熊莉)

来源:武鸣区委宣传部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