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以“微治理”书写民生大幸福

2025年09月26日09:5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条条细流汇茶江,小小治理护瑶乡。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这片浸润民族风情的土地上,基层社会治理的涓涓细流正以润物无声之势,汇聚成守护民生福祉、筑牢平安根基的磅礴力量,勾勒出社会安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格局”画卷。

“真是要感谢法官,不然我家房子渗水的问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莲花法庭历时3个月,终于在近日为一场横跨30年的排水纠纷画上圆满句号,让莲花镇居民杰某紧锁了许久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时间回溯到1996年,杰某与邻居海某因房屋相邻处排水沟的权属、通行问题产生分歧。这条随岁月变迁渐渐消失的排水沟,成了两家两代人矛盾的“导火索”。2024年,海某翻建房屋时,用建筑废渣抬高相邻空坪,导致杰某家房屋出现渗水问题,积怨已久的矛盾再度激化,多部门介入调解均未能达成一致。今年3月,杰某将海某诉至莲花法庭。

案件受理后,莲花法庭庭长周洋武心里清楚,这起纠纷远非简单的邻里矛盾那样简单,背后缠绕着两代人复杂的情感纠葛与社会关系。为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带领团队仔细查阅历年刑事、民事案卷,一点点追溯纠纷的根源;一次次奔赴现场测量距离、绘制图纸,用精准的数据打破双方各执一词的僵局。历经十余次实地勘察、数轮耐心细致地调解,终于促成和解,海某承诺自行清除建筑废渣,重新修建排水沟。这场跨越三十年的积怨,在司法温度与专业担当的双重作用下,彻底烟消云散。

基层稳,天下安;民众和,社稷兴。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新思维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打出一套多元共治的“组合拳”,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于萌芽,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时刻充满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

日前,走进获评“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的西岭镇西岭村,滨水健康步道旁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村民们三三两两悠闲散步、闲话家常。见到正在村寨里巡逻的村辅警莫祝艳,大家总会热情地打招呼。担任村辅警3年的莫祝艳,是村民心中最可靠的“安全贴心人”。村民梁某的话里充满对莫祝艳的信赖与认可:“之前差点就被骗钱了!还好小莫跟我讲过,凡是自称银行、公安局打电话来要转账的,一律不能信,要马上联系她找派出所核实。现在村里不管谁有疑问,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她!”

这份浸润人心、深得民心的安全感,源于西岭镇“一村一辅警”政策的落地生根。各村发挥村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防溺水教育、普法讲解等工作,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守护乡村平安的“最后一公里”。像西岭村这样的小村治理故事还有很多,不仅映照出恭城瑶族自治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坚定实践,更见证着全县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步伐。

这几年,恭城瑶族自治县严格按照“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尽责,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要求,以基础网格建设为核心抓手,科学划分出232个基层网格、137个专属网格。通过制定清晰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流程图、明确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绘制详细的网格划分图与网格员责任区划图,构建起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网格管理体系。同时,各村还建立由网格员主导的网格微信群,统筹推进网格内综合治理、法律服务、校园安全、妇女儿童保护、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了根基。

力量下沉一线,治理方能焕发生机。恭城瑶族自治县注重发挥政法单位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政法机关干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力量下沉网格、扎根基层。此外,该县还推动法律明白人队伍、法律顾问队伍、群防群治队伍等力量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法治宣传、隐患排查和矛盾化解,让政法队伍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连得更紧。

瑶乡处处风正好,治理花开满庭芳。全县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用心做好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以“微治理”的扎实成效支撑社会稳定“大格局”,让充满生机活力的瑶乡大地更加祥和安宁。(曹长青 刘先春 周光宇)

(责编:陈燕、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