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联动 斩链破网
——广西贵港“8.1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侦破纪实

近日,广西桂平市人民法院对2024年“8.1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进行一审判决,以蔡某某为首的8名涉烟犯罪团伙主犯以非法经营罪被判处2至5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总计67万元。
这起跨省市多部门协同破获的“8.15”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最终尘埃落定,一个涉案人员繁杂、辐射区域宽广、涉案金额大的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犯罪链条被彻底斩断。
涉案人员指认伪劣卷烟制假现场。郑青松摄
一通电话牵出“制假链”
2024年初,贵港市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贵港烟草”)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飓风2024”、联合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烟草专卖品以及打击涉烟违法犯罪等多项集中整治行动。
“您好,是贵港市烟草专卖局吗?我举报有一伙不法烟贩在桂平市白沙镇非法生产、加工、销售假烟。”2024年6月,贵港烟草接到一通群众打来的举报电话。
最近这个时间段收到多条指向桂平的涉烟线索信息,根据多年办案经验,贵港烟草稽查支队直属二大队大队长冯海华敏锐地察觉到异常气息。
贵港烟草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对近期内多条举报信息进行归类汇总,加强信息采集和分析研判,对可疑的非法生产、加工、销售假烟活动进行布控。同时以举报中提到的乡镇为圆点,对线索内涉及的可疑区域、人员、活动范围等进行广泛摸排。
经过前期摸排,发现该案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大,辐射区域广,经过对涉烟案件情报线索研判,决定联合公安部门成立专案组展开进一步侦查。
探迹寻踪揭开“谜团”
根据初步查证的信息,贵港烟草联合专案组对案情线索背后涉及的涉烟非法经营网络展开全面调查。
办案人员对团伙成员的社会关系、职责分工、活动轨迹以及加工制造、仓储销售等多环节链条进行摸排,掌握团伙的生产经营规律。
“陌生人员、车辆驶入容易暴露目标”,办案人员综合相关信息后,及时向专案组和上级进行汇报。同时利用无人机对目标地区和人员开展隐蔽巡查,对涉案现场进行研判与布控。
经过近两个月的缜密侦查,一个多区域、多环节、全链条的涉烟犯罪网络浮出水面,全面掌握了一个非法生产、加工、销售伪劣卷烟团伙的违法犯罪事实。
涉案人员指认伪劣卷烟制假设备。郑青松摄
多管齐下构筑“打击网”
通过大数据模型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等信息综合分析,专案组逐渐掌握了大量的涉烟违法犯罪证据,进一步核实了犯罪嫌疑人非法经营伪劣卷烟、烟叶烟丝原辅材料网络链条的违法犯罪事实。
为确保收网抓捕工作顺利,专案组召开多次联席会议,商讨制定收网行动方案,等待最佳收网时机。
8月15日晚,专案组收到信息称目标提前出发,嫌疑车辆有一批货运往广东云浮市。
接到消息后,贵港公安、烟草成立行动指挥部,分成7个行动组,对该非法生产、加工、销售伪劣卷烟团伙开展统一收网行动。
2024年8月15日晚,随着行动总指挥部一声令下,执法人员同时行动,迅速出击,共捣毁卷烟制假生产点2处、储存仓库3处,缴获大型卷接机、包装机2台(套),查获万宝路卷烟424.05万支,烟丝5692.80公斤,滤嘴棒168.96万支,卷烟纸(普通成形纸)2400公斤,烟草专卖品货值共545.03万元,账单账册及相关资金流水一批,涉案金额1.2亿元。
该案涉案金额达1.2亿元、涉案区域辐射5个省区、判刑18人(其中外国籍劳工判刑10名),是广西近年来非法雇佣外籍劳工被处以刑罚人数最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之一,2025年1月获国家烟草专卖局发来贺信表扬,不仅斩断了毒害人民群众的黑手、净化了社会经济环境,同时也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郑青松、庞菲霞、潘嘉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